打破技术封锁,蓝晓科技:深耕吸附分离材料,实现高端国产化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华安证券 尹沿技 许勇其 王强峰 刘天文)
1 深耕吸附分离材料,下游业务多线布局
1.1 公司深耕吸附分离材料大赛道公司专业从事吸附分离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以特种吸附分离材料为核心的配套系统装置和相关服务。公司特种树脂工厂于 2004 年建成投产,随后公司研发中心在 2010 年被授予“省级工程中心”称号。
2015 年公司赴 A 股上市,一年后公司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2018 年公司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取得突破,与藏格锂业、锦泰锂业签订 10.45 亿元合同,公司吸附法盐湖提锂技术正式得到市场认可。
随后,公司陆续与五矿、国能矿业等公司签订了盐湖提锂订单,合计金额达 15.78 亿元,确立了吸附法盐湖提锂行业领先地位。2022 年,该类盐湖提锂项目陆续进入验收阶段。同时,公司生命科学板块进入飞速发展期,2022H1收入增速超100%。
1.2 六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高技术壁垒铸就核心竞争力公司形成了以吸附材料为基础,系统装置为辅助,金属提取、化工催化、生物制药、水处理、环保和食品等领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公司是国产吸附分离材料龙头公司,吸附分离材料种类齐全,包括 30 多个系列 100 多个品种,广泛用于食品、制药、植物提取、离子膜烧碱、环保、化工催化、湿法冶金、水处理等工业领域,市场覆盖中国、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区域。同时,吸附分离材料行业技术壁垒高铸,公司在吸附分离材料领域技术沉淀深厚。
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副理事长单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公司在核心材料创新、新兴应用领域拓展、专业化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核心技术全部为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中国专利以及国际专利 42 项,2 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科技部创新基金 2 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 3项。
公司先后通过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 GB/T24001-2016/ISO 14001:2015 环 境 管 理 体 系 认 证 、 GB/T45001-2020/ISO 45001:201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拥有 WQA 金印、Kosher、FDA 注册、CE、 REACH 等国际资质,可以向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产品。
产能方面,公司拥有本部,高陵蓝晓和蒲城蓝晓三个生产基地,吸附材料产能合计达 50000 吨,并进一步存在柔性扩张空间。
公司本部现有吸附分离材料年产能10000 吨,目前已实现满产。为了冲破产能瓶颈,公司于2020 年初投产了高陵蓝晓及蒲城蓝晓产业园 2 个高质量产能基地,合计产能达 40000 吨,产品品系涵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螯合树脂、均粒树脂、固相合成载体、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等。其中高陵蓝晓拥有年产能 25000 吨,产品定位于高端产能;蒲城蓝晓拥有年产能 15000 吨,产品定位于大通量产能。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高陵和蒲城两个基地产能利用率正快速提升。
客户方面,公司产品下游需求广泛,在不同的板块均与知名企业达成相关合作。
盐湖提锂板块,公司为亿纬锂能、五矿盐湖、藏格矿业、锦泰锂业以及中试的比亚迪、SQM 等国内外主流锂资源供应商提供服务,累计合同金额达到 16 亿元以上。生物医药板块,公司分离纯化吸附材料得到下游生物制药公司的信赖,其主要合作公司有晨光生物、拜克生物、华旭药业、可太力制药等公司。化工业务板块,公司化工专用树脂对于目标物质选择性好、去除精度高,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已与亚邦集团等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
食品板块,公司拥有果蔬汁专业系列树脂与分离纯化技术,可用于农残和有害离子等的去除,大量应用于脱色脱酸果汁的生产,与中粮集团、汇源果汁、恒通果汁达成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环保板块中,公司与欧洲化学品公司合作,投入资源实现二氧化碳的捕捉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经实现了向欧洲市场供货。
1.3 公司股权结构明晰,核心团队研发背景深厚
公司股权集中,实控人为寇晓康和高月静。寇晓康先生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 25.03%的股份,与第三大股东高月静女士系夫妻关系。寇晓康先生是全国行业权威期刊《离子交换与吸附》编委、南京大学产业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大股东为田晓军,持股比例分别为 15.57%。
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较多,其中高陵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蒲城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吸附分离材料及系统装置,目前合计拥有吸附分离材料年产能 4 万吨。苏州蓝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新设公司,主要负责公司生物医药领域的销售及应用评价。三大全资子公司协同发展,共同助力公司业绩腾飞。
公司核心人员从业经历丰富,优质核心团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历经20 余年的发展后,公司打造出了一支专业经验与活力兼备、兼具本土和国际视野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公司董事长高月静 1969 年出生,曾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留学并从事改性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后又在新加坡ESE 公司从事研发工作,技术经验丰富。回国后创立蓝晓科技,锁定高分子材料领域,将其打造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以特种吸附分离材料为核心的配套系统装置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总经理寇晓康自 2011 年起至今兼任本公司董事,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作为全国行业权威期刊的编委与大学教授,其具有很高的商业敏感度,能够从行业全局出发,快速准确的做出判断,引领公司发展。公司具有研发技术团队成员 200 余名,涵盖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等专业,具有多年专业研发经验,熟悉本行业和下游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在公司核心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团队的带领下,公司获得国内授权专利 49 项、PCT授权专利 5 项,正处于申请阶段的专利 40 项,“吸附分离聚合材料结构调控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在材料合成、应用工艺、系统集成装置三方面拥有的核心技术,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1.4 公司经营平稳向好,盈利能力稳步增长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95 亿元,同比增长 29.51%,2016-2021 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 29.16%。
利润方面,受益于下游产品需求驱动和公司大订单放量等有利因素,加之公司合理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利润增速显著,创下历史新高。2021 年公司实现毛利润 5.33 亿元,同比增长 23.82%。扣除两个大项目收入后,基础业务实现营收 10.8 亿元,实现 46%的增速。剔除大项目影响,公司“基本仓”业务增长强劲。
此外,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11亿元,同比增加 53.85%,获取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2.96 亿元,同比增加 63.08%,扭转了 2020 年负增幅的局面。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 7.53 亿元,同比增长 36%;实现归母净利润 1.97 亿元,同比增长 31%。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21 亿元,同比+60%,实现归母净利 1.17 亿元,同比+86%。从收入端来看,2022 年上半年基础业务(扣除盐湖提锂大型项目)收入 7.12 亿元,同比增长 53%,公司“基本仓”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财务费用显著降低,销售净利率创历史新高。
2020 年以前公司三费率呈波动趋势,2020 年期间费用率上涨到 21.87%的高位,主要是因为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财务费用率增幅较高。
2021 年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公司2021 年及 2022H1 控费情况明显得到改善,期间费用率由 2020 年的 21.87%下降到 2022H1 的 14.39%。
利润率方面,2022H1 年实现销售毛利率 43.23%,销售净利率 25.87%,公司销售毛利率稍有下降,销售净利率稳步提升。随着公司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类型日益丰富,下游需求有望不断向好。同时,公司吸附材料产能持续扩张,规模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再加之强化精细化管控,降本提效,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上升。
吸附分离材料+系统装置双轮驱动格局形成。
从收入结构来看,2017 年之前专用树脂吸附材料板块是提供公司主要营收的主力军,贡献比例在 88%以上。
2021年专用树脂吸附材料板块持续发力,实现营业收入 9.01 亿元,占总营收的 75%。其中,节能环保吸附材料板块实现营收 1.34 亿元,实现增速 108%,增幅显著。水处理与超纯化、化工与催化吸附材料分别实现营收 2.88、0.89 亿元,实现增速 69%、68%。
2018 年后公司系统装置板块实现快速增长,2021 年实现营收 2.45 亿元,贡献 21%的总营收。2022H1,公司吸附材料、系统装置、技术服务收入分别为 6.01亿元、1.26 亿元、0.22 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依次为 80%、17%、3%,公司吸附材料收入占比继续保持增长,系统装置收入占比略有下滑,主要是由于 2022H1盐湖提锂订单确认收入较少所致。
未来随着公司吸附材料产能的扩张与快速释放,叠加公司系统装置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吸附分离材料+系统装置双轮驱动格局将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2 盐湖提锂技术升级,卤水提“金”多途并举
2.1 全球锂资源储备以盐湖为主,我国积极开发盐湖资源保障供应链安全
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盐湖占比超 50%。
根据美国地调局(USG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增至 8856 万金属吨,但是分布极其不均匀,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总储量就达到 5047.92 金属吨,全球占比高达 57%,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比 10%和 8%。
从全球锂资源的储备类型来看,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包括封闭盆地卤水、伟晶岩、锂黏土等,其中封闭盆地卤水(盐湖)占比超 50%。南美锂三角的锂资源储备多以盐湖为主,且该类型盐湖锂离子含量高,镁锂比较低,开发难度小。
澳洲的锂资源储备则多以伟晶岩矿石(锂辉石)为主,同时澳洲也是全球锂辉石矿的主要提供商。我国锂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六,以盐湖为主,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辅。整体而言,我国盐湖资源较为丰富,未来我国也将加大对盐湖卤水资源的开发力度,盐湖提锂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我国积极开发盐湖资源保障新能源供应链安全。
我国盐湖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地区,代表性的如察尔汗盐湖、一里平盐湖、大柴旦盐湖等,前期由于高原地区的环保审核严格和技术难题尚未实现突破等原因,我国的盐湖资源开发进度较慢。
随着新能源产业链的快速发展,锂资源需求日益旺盛,叠加我国盐湖提锂技术不断突破,为了保障新能源产业链的供应安全,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国内盐湖资源。
我国盐湖资源领域龙头公司盐湖股份目前已经制定了“1+2+3+4”的盐湖开发方针,计划在 2025 年建成 10 万吨/年 LCE 盐湖提锂产能。其余企业也在积极跟进,如藏格矿业目前已建成 1万吨/年 LCE 盐湖提锂产能且运行良好,国能矿业 1 万吨锂盐产能预计今年年底投产。
按照现有的产能规划及建设进度,我们预计到 2025 年我国盐湖提锂产能将达到 19.5万吨,2021-2025 年均复合增速达 27.41%。
2.2 碳酸锂价格维持高位,吸附法盐湖提锂性价比凸显
新能源汽车崛起是大势所趋,疫情短期影响基本结束,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根据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 7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61.7 万辆、59.3 万辆,分别同比高增 117.25%、118.82%,产量环比增长 4.58%,销量环比基本持平。同时,乘联会上调 2022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目标至 600 万辆(原 550 万辆),并预计四季度初仍有可能继续调高预测,显示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1-7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27.9 辆和 319.4 万辆,远超去年同期产销量(150.4 万辆/147.8 万辆,中汽协口径),行业维持高位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和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带动锂电池装车量高增。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的背景下,其需求也是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市场数据,2022 年 7 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 24.19GWh,同比上升 114.19%,环比减低 10.45%。
2022 年 1-7 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合计134.31GWh,同比上升 110.58%,需求持续旺盛。由于目前的动力电池均采用锂电池技术,因此随着动力电池装机量不断上涨,对锂资源的需求将迅速增长。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 47.6 万元/吨。
根据安泰科披露的数据,截止至2022.08.11,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 47.6 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417.36%,体现了目前碳酸锂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而且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锂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碳酸锂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
盐湖提锂工艺制备碳酸锂具备成本优势。
目前,制备碳酸锂主流工艺一共有三种,分别是锂辉石煅烧、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三种制备工艺的成本差距极大。锂辉石煅烧法提锂,其成本主要来自锂辉石矿。
按照澳洲主力锂矿公司 Pilbara 在 BMX电子平台进行 2022 年最新的锂辉石精矿拍卖的最终价格 6350 USD/t,按比例调整锂含量和运费后,按 SC6.0 CIF 中国价格计算,此次锂精矿拍卖价格约 7017 美元/ 吨,再加上锂盐加工企业的折旧和其他制造费用,则单吨碳酸锂成本达到 45 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云母提锂的成本,如果企业自有锂云母矿石,以永兴材料为例,其单吨碳酸锂完全成本约 4-5 万元;如需外购锂云母矿石,则单吨成本将更高。而目前吸附法盐湖提锂单吨碳酸锂成本能控制在 3 万元及以下,相对于锂辉石和云母提锂,盐湖提锂工艺成本优势显著。
2.3 自研“吸附+膜”提锂工艺广受市场认可,材料+设备一体化服务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我国盐湖资源属性一般,低锂离子含量和高镁锂比导致开发难度较大。
我国盐湖锂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单位湖水锂离子含量不高,杂质较多且性质相近,给锂资源的有效分离造成了阻碍。其中,青海省察尔汗盐湖的单位锂离子含量仅为 0.01%,而卤水镁锂比却高达 517:1,其余盐湖锂离子含量均在 0.03%之内,镁锂比也在50 倍以上。加之我国盐湖资源多位于青海和西藏两地,当地生态较为脆弱,建设和安装提锂相关设备需综合考虑较多因素,是盐湖提锂工艺的另一大阻碍。
公司吸附材料与工艺可有效解决当前盐湖提锂困境。
公司钻研树脂吸附开发领域,将高性能的树脂产品和创新的应用技术相结合,为湿法冶金领域相关金属产品的富集提取与回收提供了新方法。
公司自研的吸附材料对锂离子具有特异性选择,在保证环保的前提下,能从锂离子含量极低的卤水中有效分离锂离子与杂质离子,目前已经实现了对于贫锂卤水资源中锂的经济性提取,并成功产业化。
因地制宜提供定制化提锂服务,材料+设备+技术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盐湖提锂项目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但是不同的盐湖锂离子和杂质离子含量不同,一套固定模式适应各方的可行度不高。
公司根据盐湖卤水组成为不同盐湖提锂项目定制化提锂工艺,如位于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是氯化物型盐湖且镁锂比很高,公司主要采用吸附法进行锂资源的提取;而位于西藏的扎布耶盐湖是硫酸盐型盐湖且镁锂比较低,公司主要采用膜法进行提取。
此外,公司不仅提供盐湖提锂所需的吸附材料和工艺设备,还提供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运行培训技术等配套服务,材料+设备+技术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另外,公司在疫情阶段还积极对接国外盐湖提锂企业,采取卤水中试方式远程为其定制锂资源提取方案,逐步开拓国外盐湖提锂市场,获得 SQM、Ansson 等国际巨头公司的认可。公司目前拥有盐湖提锂在手订单 15.78 亿元,将在 2022-2023 年陆续确定收入。
2.4 母液提镓+湿法提镍,湿法冶金齐头并进
第三代半导体性能优异,国家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主要指氮化镓和碳化硅材料,因其材料性能更加优异,且相对于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导热性能更高,在小型化和轻量化方面更有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向,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 通信产业等诸多行业。
我国政策也在积极推进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2021年在两会期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需要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开发,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突破, 先进存储技术升级,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第三代半导体需求规模高速增长,氮化镓渗透率提升带动金属镓需求。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5G 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第三代半导体的需求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根据 CASA 的数据,2021 年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电子电力和射频电子总产值超过 150 亿元,较 2020 年同比增长 61.26%。其中,SiC、GaN 电子电力产值规模达 83 亿元,同比增长 85.68%;GaN 微波射频产值达到 68 亿元,同比增长 11.84%。同时,CASA 预计,至 2025 年,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总产值将达到 505 亿元,2021-2025 年均复合增速达 35.23%,行业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飞速发展,氮化镓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氮化镓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动金属镓需求。而且,从当前时间点来看,金属镓的价格也处于较高位置,这将进一步带动镓提取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相关吸附材料需求。
红土镍矿开发加快,湿法提镍大有可为。
全球镍资源主要以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形式存在,近年来全球新勘探到的硫化镍矿较少,红土镍矿供应比率开始提升。
根据 USGS 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 64%的镍矿以红土镍矿的形式存在,仅 36%为硫化镍矿,而且硫化镍矿的开采难度在进一步加大,因此未来红土镍矿将成为镍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
红土镍矿的提取方式分为火法和湿法,火法提镍由于能耗高、污染大等原因而成本较高,因此湿法提取技术开始得到关注并快速发展。预计红土镍矿湿法提取技术将成为未来全球提镍的主要技术,这将带动相关吸附分离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公司吸附材料助力红土镍矿提镍+母液提镓,提高金属提取效率。
红土镍矿提镍方面,公司自主开发的镍吸附剂专用树脂,可实现弱酸环境下镍离子的高选择性吸附,用于红土镍矿中镍的生产,可缩短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公司开发的高效镍吸附剂在东亚镍矿的性能测试中,达到国际公司最好性能指标,并为海外客户提供近 4000 万元吸附材料及系统装置的整体解决方案。
母液提镓方面,公司拥有系列镓提取专用树脂与相关配套工艺技术,可实现不同工况条件下镓的富集提取与回收。相关产品与技术在国内金属镓工业化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根据客户具体工况提供包括树脂、工艺技术、系统装备在内的镓提取整体解决方案,并可承担相应 EPC 模式工程项目。
3 生物医药市场广阔,吸附材料需求高涨
相关利好政策先后出台,我国生物药市场增速明显。
国务院于 2021 年3 月发布《“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政策规定要进一步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生物药的审批速度。
全国各省市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相继出台系列生物药市场发展利好政策。政策发力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市场规模扩张,制备相关产品的原材料需求持续高涨。据赛多利斯公司预测,中国 2024 年生物制品市场规模可达到 670 亿欧元。相比美国、欧洲生物医药市场,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增速明显,未来成长前景广阔。
公司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制造生物药分为上游的发酵和下游的分离纯化,其中下游的分离纯化对于生物药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色谱填料+层析介质作为分离纯化的主要材料,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色谱填料按基质类型可分为无机色谱填料与有机聚合物色谱填料,无机填料主要以硅胶做为介质,而有机聚合物色谱填料包括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
天然聚合物主要以琼脂糖、纤维素等为基质材料,被称为“软胶”,只能用于低压层析分离纯化。合成聚合物填料介质主要包括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酯及聚苯乙烯等聚合物被称为“硬胶”,通过表面改性后可以降低生物分子。
公司目前已实现软胶和硬胶生产的全覆盖,此外公司 2022 年还将新建 50000 L/年的软胶生产线,预计在未来可以满足生物药市场扩张对于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的需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拥有近20年不同基质的基球开发和官能化的丰富技术经验,突破了国外在分离纯化材料方面的技术垄断,正逐步实现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的国产替代,公司在该领域业绩增长可期。
突破 7-ACA 酶法工艺产业化,技术广泛用于下游药物合成。
公司积极布局生物医药板块,加大固相化酶、合成载体的研发投入力度。
固定化酶载体突破 7-ACA 酶法工艺产业化,有效降低了传统化学法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产业升级。
公司固相化酶和合成载体多应用于现代常见病治疗药物的合成,比如公司多肽固相合成载体广泛用于多肽类和蛋白质合成领域,如心血管疾病药物、糖尿病药物、抗肿瘤药物等药物的合成与制备,拥有丰富的产品品系。
而公司的 Oligonucleotide 固相合成载体则主要应用于核酸类药物的合成。此外,公司是全球多肽固相合成载体核心生产企业与主要提供商,相关产品在国内外知名药企与多肽 CDMO 企业中已规模化使用。
4 积极响应节能环保政策,碳捕捉、水处理成绩卓著
突破均粒技术成功进军超纯水领域,产品指标达行业领先水平。
2016 至 2021年我国核电产量总装机量逐年上升,2021 年核电总装机量达 5326 万千瓦时,同比增加 6.75%,核电业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市场对于核电级超纯水的需求。
另一方面,受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半导体用电子级超纯水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但全球中陶氏、朗盛、漂莱特等企业凭借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原材料壁垒长期垄断市场。
公司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突破,自主研发了喷射法均粒技术,打破了少数国外公司对该技术的垄断,在电子级、核级超纯水领域取得重要工业化突破,相关超纯水处理树脂产品够与国外产品媲美,甚至在某些性能方面更为优越,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成为国产替代的领军企业。公司在电子级和核级吸附分离材料领域均实现商业化销售,逐步开始向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下游客户进行稳定供货,达到千万级别销售收入。
我国水处理市场潜力巨大,公司自有优势加快渗透步伐。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人们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为青睐,我国净水器市场未来前景广阔。近年来,纯净水过滤器等产品逐步兴起,推高了对于净水器核心装置的需求。
伴随着人口增长和产业升级,污水处理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与日俱增的饮用水和污水处理压力亟需高品质净水材料和高效能净水技术的出现。
公司在新的高质量产能平台基础上实现高端净水品种技术突破,逐步完成国际顶尖认证,在高端饮用水树脂领域实现稳定供货。且该市场具有刚性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将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潜在市场空间。
2021 年,公司高端饮用水树脂销售超过 2000 方,同比增长约 200%,在业务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突破放量,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自主研发固态多孔材料,逐渐渗透碳捕捉市场。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断引发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有工业化的 CO2 捕集技术以溶剂吸收法为主,核心吸收材料为液体有机胺化合物。
虽然液体胺吸收效果好,成本低,但是再生能耗高,设备腐蚀较大。而公司自主研发的 Seplite™CT 固态多孔材料,相对于传统有机胺吸收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孔道结构丰富、再生方式可控、设备腐蚀性小、使用方便等优势。公司系列废气 VOCs 处理专用吸附树脂与装置能够对不同工况下、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有效吸附并回收,在实现含氯有机挥发物的吸附去除率高达 99.9%以上的同时,还可回收流失的原料及溶剂等资源。
目前,公司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高效治理树脂吸附技术入选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第一批入库技术清单。此外,公司还通过与欧洲大型化学品公司的合作,实现了向欧洲市场提供二氧化碳捕捉吸附材料,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另外公司不光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效捕捉材料,还可以为其提供系统集成装置、相应技术支持和维护管理服务,未来在火力发电、天然气处理、钢铁生产、煤化工、化工生产、水泥生产以及直接大气捕捉等场景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5 报告总结
基本假设:
1. 吸附材料板块
吸附材料板块下游主要包括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和化工催化等六个应用方向。
公司现有吸附材料产能合计约 5 万吨/年,并具备一定的柔性生产空间。同时,公司 50000L/年层析介质生产车间已完成土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 2022 年 10 月底完成调试进行试生产,将有效提升公司产品供应能力。
而且,公司发布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5.9亿元,用于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材料生产体系扩建项目,这也将大幅缓解公司现有产能供应紧张的现状。预 计 2022-2024 年该板块总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40%/36%/26%,毛利率分别为 46%/48%/49%。
2. 系统装置板块
公司系统装置板块分为盐湖提锂方向和其他方向。盐湖提锂方向,公司目前披露的盐湖提锂在手订单金额达 15.78 亿元,将在 2022 年-2023 年陆续确定收入。其他方向,我们预计将保持平稳增长。
综上,预计 2022-2024 年该板块总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 223%/19%/31%,毛利率分别为 49%/50%/50%。
3. 技术服务板块
公司技术服务模式趋向多元化,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预计公司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 2022-2024 年该板块总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 15%/15%/15%,毛利率分别为 47%/50%/50%。
4. 其他业务板块
公司其他业务板块预计未来将维持稳定,给予该板块 2022-2024 年 5%的年均收入复合增速,毛利率分别为 43%/46%/50%。
公司是国内吸附分离材料龙头公司,率先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实现高端吸附分离材料国产化。同时,公司大力拓宽吸附材料应用领域,目前已经实现在金属提取、化工催化、生物制药、水处理、环保和食品等领域的工业化生产。
随着下游需求不断向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有望充分受益于高端吸附分离材料国产化带来的红利。
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1.10、27.20、34.56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35、7.35、9.32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7、35、27 倍。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波动;(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5)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 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爆发的提锂只是冰山一角:蓝晓科技
我关注公司的年报基本出完了,一圈儿看下来,蓝晓科技的业绩是最好的,没有之一。一方面,得益于锂价飙升,资本一窝蜂地去开矿,蓝晓科技这个卖铲子的跟着喝汤喝到饱,另一方面,作为公司“基本仓“的非锂板块,业绩也是表现亮眼,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节能环保,只要是同提纯和分离相关,都有蓝晓的用武之地,遍地开花呈星火燎原之势。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5亿元,同比增长29.51%,实现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增长53.85%,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大项目(藏格及锦泰一期)收入1.12亿元,占比 9.3%。扣除两个大项目后,基础业务收入 10.8 亿元,增速46%,公司“基本仓”业务增长强劲。
2022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13.20%,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下滑7.79%, 去年同期公司进行了锦泰盐湖一期0.90亿元收入的确认,如果扣除大单影响,公司2022年 Q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60%,利润也增长明显。
1、 提锂板块已经踩到风口
我国2021年氢氧化锂产量同比增长84.8%,碳酸锂产量同比增长33.0%,锂盐总产量折合LCE为38.8万吨,同比增长50.1%,远低于我国2021年锂电池出货量同比110.8 %的增速,供需之间缺口巨大。
截至2022年3月11日,电池级碳酸锂交易均价已突破 51万元/吨,同比上涨501.2%,电池级氢氧化锂交易均价已突破48万元/吨,同比增长570.5%。眼看着只要有矿就有钱。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的锂资源81.6%储存在盐湖中,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和四川,国内的盐湖品位普遍较低,盐湖卤水镁锂比数值在 40 以上,提锂难度较大。
随着公司2018年以来接下的藏格锂业与锦泰锂业两个大项目陆续完工投产,公司的技术实力得到了行业认可,完美地踩到了锂矿大爆发的风口上。截至2021年底公司盐湖提锂领域在手订单15.78亿元,合计锂盐产能5.8万吨,同时接受结则茶卡盐湖15年委托运营,累计氢氧化锂产能15万吨,新签订单将于2022年中期开始陆续交付、验收。
大单的作用已经开始在公司的财报里面逐渐显现,2022年Q1,公司预收账款大幅攀升到6.54亿元,为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的54.73%,今年如果不出意外,提锂板块将会是个大丰收,有望以一己之力扛起公司的业绩增长 。
2、 基本仓遍地开花
虽然,市场已经默默地把蓝晓归在锂电池板块,但是,我们发现提锂只不过是公司业务版图的冰山一角。
2021年,金属资源、生命科学(生物制药)、水处理与超纯水(半导体、核能)、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等领域均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多头并进,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看看这些应用领域,无一不是性感撩人,都是最近大爆发的行业,公司想不赚钱都难。
如果剔除盐湖提锂,公司收入已经由2015年的2.9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84亿元CAGR 24.22%,2021年公司非锂板块收入增速更是高达46.49%,非锂领域步入高速增长阶段。
得益于公司近年的产能扩张,产品大卖的同时,产品供给也没有掉链子 ,2021年公司吸附分离材料销售3.22万吨,同比增长58.53%。
公司前期主要生产基地为蓝晓特种树脂工厂,到2018年拥有7500吨树脂生产能力,产能利用率达 200%,处于超负荷状态。随着公司高陵、蒲城基地的建成,公司吸附分离材料产能迅速提升至2021年底的5万吨/年,并有一定的柔性扩展空间,预计可以满足未来三五年的需求。产品品系涵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螯合树脂、均粒树脂、固相 合成载体、色 谱填料、层析介质。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过硬的技术让公司成为盐湖提锂的天选之子,跟着锂电池的风口,吹上了天,同时,蓝晓的厉害之处还不只是提锂,后面的生物制药、半导体、核能源、环保应用,各个都是潜力股,近两年的业绩高增长几乎已是定局。
最后看下估值,目前公司的扣非PE-TTM位于50倍左右,在当前的大熊市估值高的有点辣眼睛,但是,股价已经相对于前期110元的高点接近腰斩,扣非PE-TTM处于27%的相对低位,股价后面有业绩支撑,基本可以放心持有,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倒不失为一个加仓的好机会。
所有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再声明,从不荐股。
本文版权归“大生投资”所有
转载注明来源:大生投资
相关问答
你好,我在百度理财充值五万块钱,提现不出来了,我怀疑金融...销售三无产品锂电池违反什么法规三无产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高陵区律师鄠邑区律师蓝田县律师周至县律师新城区律师碑林区律师莲湖区...
你好想在老家院子办一个辣椒面加工厂,需要做什么-找法网锂电池加工厂需要办理什么手续?你好,需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人咨询过继续咨询醉...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同城律师律师推荐专业律师可能感兴趣高陵区律师鄠邑区...
我在娇兰佳人的商城里面买了东西,过了几天我收到货了,但过...由谁承担赔偿责任民法典27905我在拼多多买了一个锂电池2700实际支付2900,我觉得不合你好,消费者在与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2315电话,通过法律途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