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快速充电大揭秘
来源:动力电池技术
电动汽车时常会出现这样的介绍
:“快速充电,半小时充电80%,续航300公里,完全解决你的里程焦虑!”快充,商用车用来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乘用车用来解决里程焦虑,不断逼近“加一箱油”的时间。大有成为标配的趋势。今天就一块儿来挖一挖快充方法,捎带挖一挖方法的由来。1
充电多快可以叫“快充”?我们充电的基本诉求:
1)充电要快;
2)不要影响电芯寿命;
3)尽量省钱,充电机放出来多少电,尽量都充到我的电池里。
那么多快就可以叫快充了呢?并没有什么标准文献给出具体数值,我们暂且参考知名度最高的补贴政策中提及的数值门槛。
下表是新能源客车2017年补贴标准。可以看到,快充的入门级是3C。实际上,在乘用车的补贴标准中,没有提及快充的要求。
从一般乘用车的宣传资料中,可以看到,大家一般认为30分钟充满80%已经可以作为快充的噱头,拿出来宣传了,那么姑且认为乘用车的1.6C就可以是入门级快充参考值。
按照这个思路,宣传15分钟充满80%的,相当于3.2C。
2
快充的瓶颈在哪里?
在快充这个语境里,相关方按照物理主体分,包括电池、充电机、配电设施。
我们讨论快充,直接的想到电池会不会有问题。
实际上,在电池有问题之前,首先是充电机,配电线路的问题。
我们提到特斯拉的充电桩,其名曰超级充电桩,它的功率是120kW。
按照特斯拉Model S85D的参数,96s75p,232.5Ah,最高403V计算,其1.6C对应最大需求功率为149.9kW。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对于长续航纯电动车型,1.6C或者说30分钟充满80%已经对充电桩构成考验。
在国家标准中,不允许在原来的居民用电网络中直接直接设置充电站。1台快充桩的用电功率就已经超出几十户居民的用电量。
因此,充电站都需要单独设置10kV变压器,而一个区域的配电网络并非都有余量增加更多的10kV变电站。
然后说道电池。电池是否能够承载1.6C或者3.2C的充电要求,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看待。
3
宏观上的快速充电理论
之所以这节的题目叫做“宏观上的快速充电理论”,是因为直接决定电池快速充电能力的是锂电池内部正负极材料性质、微观结构,电解液成分、添加剂,隔膜性质等等,这些微观层面的内容,我们暂时放在一边,站在电池外边,看锂电池快速充电的方法。
1
锂电池存在最优充电电流
1972 年美国科学家J.A. Mas 提出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存在最佳充电曲线和他的马斯三定律,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理论是针对铅酸蓄电池提出的,其界定最大可接受充电电流的边界条件是少量副反应气体的产生,显然这个条件与具体的反应类型有关。
但系统存在最优解的思想,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具体到锂电池,界定其最大可接受电流的边界条件可以重新定义。
基于一些研究文献的结论,其最优值仍然是类似马斯定律的曲线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锂电池的最大可接受充电电流的边界条件,除了需要考虑锂电池单体的因素,还需要考虑系统级别的因素,比如散热能力不同,系统的最大可接受充电电流是不同的。
然后我们暂且以这样的基础继续向下讨论。
马斯定理的公式描述:
I =I0*e^αt
式中;I0为电池初始充电电流;α 为充电接受率;t 为充电时间。I0和α 的值与电池类型、结构和新旧程度有关。
现阶段对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最佳充电曲线来开展的。
如下图所示,如果充电电流超过这条最佳充电曲线,不但不能提高充电速率,而且会增加电池的析气量;
如果小于此最佳充电曲线,虽然不会对电池造成伤害,但是会延长充电时间,降低充电效率。
对这个理论的阐述包含三个层次,是为马斯三定律:
①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电流, 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流接受比α 与电池放出的容量平方根成反比;
② 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量,α与放电电流Id 的对数成正比;
③蓄电池在以不同的放电率放电后, 其最终的允许充电电流It ( 接受能力) 是各个放电率下的允许充电电流的总和。
以上定理,也是充电接受能力这个概念的来源。先理解一下什么是充电接受能力。找了一圈,没有看到统一官方的定义。
按照自己的理解,充电接受能力就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具备一定荷电量的可充电电池充电的最大电流。
可以接受的含义是不会产生不应有的副反应,不会对电芯的寿命和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进而理解一下三定律。第一定律,在电池放出一定电量以后,其充电接受能力与当前荷电量有关,荷电量越低,其充电接受能力越高。
第二定律,充电过程中,出现脉冲放电,有助于帮助电池提高实时的可接受电流值;
第三定律,充电接受能力会受到充电时刻以前的充放电情况的叠加影响。
如果马斯理论也适用于锂电池,则反向脉冲充电(下文中具体名称为Reflex 快速充电法)除了可以用去极化的角度解释其对温升抑制有帮助以外,马斯理论也作为对脉冲方法的支撑。
而更进一步的,真正将马斯理论全盘运用的,是智能充电方法,即跟踪电池参数,使得充电电流值始终因循锂电池的马斯曲线变化,使得在安全边界以内,充电效率达到最大化。
4
常见快速充电方法
锂电池的充电方法有很多种,针对快速充电的要求,其主要方法包括脉冲充电、Reflex 充电,和智能充电。
不同的电池类型,其适用的充电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在方法这节不做具体区分。
1
脉冲充电
这是来自文献中的一个脉冲充电方式,其脉冲阶段设置在充电触及上限电压4.2V以后,并在4.2V以上持续进行。
暂且不提其具体参数设置的合理性,不同类型电芯存在差异。
我们关注一下脉冲实施过程。
下面是脉冲充电曲线,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预充、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
在恒流充电过程中以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部分能量被转移到电池内部。
当电池电压上升到上限电压(4.2 V)时,进入脉冲充电模式:用1 C 的脉冲电流间歇地对电池充电。
在恒定的充电时间Tc内电池电压会不断升高,充电停止时电压会慢慢下降。
当电池电压下降到上限电压(4.2 V)后,以同样的电流值对电池充电,开始下一个充电周期,如此循环充电直到电池充满。
在脉冲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下降速度会渐渐减慢,停充时间T0会变长,当恒流充电占空比低至5%~10%时,认为电池已经充满,终止充电。
与常规充电方法相比,脉冲充电能以较大的电流充电,在停充期电池的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会被消除,使下一轮的充电更加顺利地进行,充电速度快、温度的变化小、对电池寿命影响小,因而目前被广泛使用。
但其缺点很明显:需要一个有限流功能的电源,这增加了脉冲充电方式的成本。
2
间歇充电法
锂电池间歇充电法包括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和变电压间歇充电法。
1)变电流间歇充电法
变电流间歇充电法是由厦门大学陈体衔教授提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恒流充电改为限压变电流间歇充电。
如下图所示,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第一阶段,先采用较大电流值对电池充电,在电池电压达到截止电压V0时停止充电,此时电池电压急剧下降。
保持一段停充时间后,采用减小的充电电流继续充电。当电池电压再次上升到截止电压V0时停止充电,如此往复数次(一般约为3~4 次)充电电流将减小设定的截止电流值。
然后进入恒电压充电阶段,以恒定电压对电池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减小到下限值,充电结束。
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主充阶段在限定充电电压条件下,采用了电流逐渐减小的间歇方式加大了充电电流,即加快了充电过程,缩短了充电时间。
但是这种充电模式电路比较复杂、造价高,一般只有在大功率快充时才考虑采用。
2)变电压间歇充电
在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基础上,有人又研究了变电压间歇充电法。两者的差异就在于第一阶段的充电过程,将间歇恒流换成间歇恒压。
比较上面图(a)和图 (b),可见恒压间歇充电更符合最佳充电的充电曲线。
在每个恒压充电阶段,由于电压恒定,充电电流自然按照指数规律下降,符合电池电流可接受率随着充电的进行逐渐下降的特点。
3)Reflex 快速充电法
Reflex 快速充电方法,又被称为反射充电方法或“打嗝”充电方法。
该方法的每个工作周期包括正向充电、反向瞬间放电和停充3 个阶段。
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电池极化现象,加快了充电速度。但是反向放电会缩短锂电池寿命。
如上图 所示,在每个充电周期中,先采用2 C 的电流充电时间为10 s 的Tc,然后停充时间为0.5 s的Tr1,反向放电时间为1 s 的Td,停充时间为0.5 s 的Tr2,每个充电循环时间为12 s。随着充电的进行,充电电流会逐渐变小。
4)智能充电法
智能充电是目前较先进的充电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主要原理是应用du/dt 和di /dt 控制技术,通过检查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增量来判断电池充电状态,动态跟踪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使充电电流自始自终在电池可接受的最大充电曲线附近。
这类智能方法,一般结合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等先进算法技术,实现系统的自动优化。
5
充电方式对充电速率影响的实验数据
文献比较了恒流充电方法和一种反向脉冲充电。恒流充电就是整个充电过程中以恒定不变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充。
恒流充电初期,可以有大电流充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化电阻逐渐显现并增加,造成更多的能量转化成热量,消耗掉并使得电池温度逐渐上升。
恒流充电与脉冲充电的比较
脉冲充电方法,是以一段时间的充电之后,出现短暂的反向充电电流。
其基本形式如下图所示。充电过程中夹杂短暂的放电脉冲,起到去极化的作用,降低极化电阻在充电过程中造成的影响。
有研究专门对比了脉冲充电与恒流充电的效果差异性。取平均电流为1C,2C,3 C 和4C(C 为电池额定容量数值) , 分别做了4 组对比实验,通过电池充完后放出的电量来衡量实际充入的电量下。
图为充电电流为2C 时脉冲充电的电流及电池端电压波形。表1 为恒流脉冲充电实验数据。脉冲周期为1s,正脉冲时间为0.9s, 负脉冲时间为0.1s。
Ichav 为充电平均电流,Qin为充入电量;Qo为放出电量,η为效率。
从上表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恒流充电与脉冲充电效率近似,脉冲略低于恒流,但充入电池的总电量,脉冲方式明显多于恒流方式。
不同脉冲占空比对脉冲充电的影响
脉冲充电中的负电流放电时间对充电快慢有,一定影响, 放电时间越长, 充电越慢;
保持相同平均电流充电时, 放电时间越长。
从下表可以看出,不同占空比对效率和充入电量有明确的影响趋势,但数值差异不是很大。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重要参数,充电时间和温度没有显示。
因此,选择脉冲充电优于持续恒流充电,具体选择占空比,则需要重点考虑电池温升和充电时间诉求。
来源:动力电池技术
“锂电池热”的“冷”思考:现今的电动汽车能快充吗?
8月20日辽阳一辆电动汽车着火,8月23日聊城发生电动火车着火事件,8月25日成都威马汽车起火,8月26日安徽铜陵一辆安凯电动客车着火……2018年5月到8月,公开报道的电动汽车事故多达16起,其中事故原因判断为“充电自燃”就有9起,其他事故原因包括电池故障、电器元件短路、停放中自燃等等。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高速期,技术突破和安全性上的挑战随之而来。
新能源汽车主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汽车需要内燃机一样,电动汽车需要动力电池提供前进的能量,目前动力电池中最主要的类型是锂离子蓄电池。
“遵循科学规律,不要盲目”、“先把安全可靠的技术发展起来”,在10月17日至18日 北京举行的“中国宜春·2018全球锂电产业链高峰论坛”上,来自学界业界的人士,纷纷就锂电池发展安全性的问题,如是呼吁。
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y)由锂电池(Lithium Battery)发展而来。锂电池在人们的生活中由来已久,比如纽扣电池就属于锂电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或亚硫酰氯,负极是金属锂。电池组装完成后电池即有电压,不再充电。锂电池一般禁止充电,因为其充电放电过程中容易形成锂枝晶,造成电池内部短路。
1992年,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炭材料为负极,以含锂化合物作正极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只有锂离子,没有金属锂存在,也就是现在的锂离子电池。此后,日本索尼能源开发公司和加拿大Moli能源公司分别研制成功了新型的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池”)。目前锂电池已广泛用于各类手持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上。
对于锂电池来说,性能好坏表现在两个指标上:一个是充放电倍率,代表了电池的充电速度;一个是能量密度,决定了一辆车能续航多少公里。然而,对这两项指标的盲目追求,很大程度上牺牲的是安全系数。
“快速充电技术目前还没有出路”
“这些着火的事件,至少有60%是在充电或充电刚刚结束的时候出的事,说明充电出了大问题。” 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表示。
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正极负极不发生氧化反应。但是王子冬提出,现在充电的方法和使用过程充电都是用的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锂电池遵循自身规律应该有的充电方法。此前王子冬团队的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现在的充电方法,大概能使电池寿命降低30%。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子冬认为不应当考虑用大电流充电。
锂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是指单位额定容量内的充放电电流,例如额定容量为100Ah的电池用20A充放电时,其充放电倍率就为0.2C。一般锂电池充电电流设定在0.2C至1C之间,电流越大,充电越快,但同时电池发热现象也越严重。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充电容量都是慢充化的,基本在0.3C到0.5C之间。另一方面,用过大的电流充电会造成容量不够满,这是因为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需要时间。和倒啤酒的一样,倒太快会产生泡沫,反而倒不满。
北京大学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实验室主任其鲁介绍,今天的多元正极金属复合氧化物电池要实现8分钟充电,理论上大概要用10C的倍率才能做到,“这个能量不可想象”。
这些技术瓶颈实际上并不是新问题,其鲁是中国锂电池研究领域的先锋人物之一,曾担任2008年奥运会清洁能源电动车用动力电池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早在北京奥运会时期,他们就针对各类问题做过各种实验。当时三元材料电池已经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在实验里,三元锂电池在快速充电的过程中,热量不能迅速释放,使得爆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考虑到安全问题,其鲁表示这种技术不能用到纯电动车上,只能用在电池混合动力车。
此外,动力电池的快充还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城市的电力基本设施无法满足个需求。假设一辆公交车用的是150kWh的电池,需要5分钟来充电,一辆公交车就需要100kW供电能力,如果同时有几百辆上千辆公交车一起充电,会对电网造成很大的冲击。
“今天的城市电网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其鲁表示。
目前,王子冬的团队正研究充电过程中根据电池特性调整充电方法,改了不同的充电方法后,普通标准充电法充500次的电池寿命,在新方法下可以做到充电1000次,有效减缓了电池的衰减。所以王子冬表示,即便有很多瓶颈,锂电池一定会有特别适合自己的充电方法。
其鲁认为,现阶段最合适的是以车位为单位接线充电,两三个小时、五六个小时、甚至一个晚上,这是充电技术完全可以做到。通过先把安全可靠的充电方式发展起来,来推动电动汽车的稳步、安全、健康发展。
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是一对矛盾
2018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取消了对续驶里程150公里以下纯电动车的补贴,对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的纯电动车补贴则增至3.4万元,超过400公里的车型补贴增至5万元。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交通能源中心主任王云石分析,这意味着纯电动车在达到与汽油车类似的续驶里程后,续驶里程越长越好。新政策可能希望通过对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要求,来推进动力电池的发展。
锂电池的能量密度(Wh/kg)是指单位重量的电池能储存的能量多少,主要由电池的材料特性决定。按普通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40Wh/kg计算,如果使用铅酸电池驱动家用汽车行驶200公里以上,则需要将近1吨的电池。因此把电池重量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前提下,电池的能量密度越大,汽车的续航里程就越长。
能量密度数值理应是越高越好,但电池是能量高度集中的小型装置,当更小体积里聚集更多能量时,如果使用不当,比如温度升高或突然遇到剧烈碰撞,其产生的后果甚至可以和炸弹相提并论。
根据新能源研究院真锂研究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6月份之后,120Wh/kg的电池包的装机量占比达到了约95%,而一年前的6月该比重仅为7.3%。也就是说国内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进步数以“惊人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海外。
2017-2018.8 中国电动汽车乘用车产量中不同能量密度电池包的装机占比 来源:真锂研究
尽管在高能量密度电池包的装机数量有了极大提升,但如何平衡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在今天,能量密度毫无疑问和电池安全性成反比,我们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其鲁表示。
目前中国国内量产的锂电池,理论电芯能量密度在300到400Wh。在这个上限尚无突破办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磨隔膜的方式,扩大材料空间,从而提高能量密度。隔膜的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并让电解质离子通过。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危险的办法。”王子冬表示。
王子冬介绍,此前他的研究团队了解过三星Note7的着火事件,检查发现三星Note7的电池使用的隔膜约在45微米到46微米左右厚,在使用同质材料的情况下,有些动力电池制造厂商甚至在考虑用10微米、8微米厚的隔膜,在他看来这样的想法“很胆大”。
由于电池制造过程当中避免不了掉颗粒的现象,实际隔膜都会带些细微的“工伤”,在材料没有突破的前提下,超薄的隔膜、可燃的电解液、加上暗流涌动的枝晶,若在这一环节铤而走险便会埋下爆炸隐患。
“在没有掌握住锂电池的着火规律前,把控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寿命的平衡关系,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王子冬说。
实际上,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这一“鱼与熊掌”的问题,不仅困扰着中国的锂电池技术发展,同样也困扰着业内领先的韩国和日本。来自德意志证券韩国公司的分析师Seunghoon Han表示,目前没有哪家公司敢说其技术路线是完全确定的,但每个公司都认为他们的电池是最安全的。鉴于其他很多行业都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引导解决了很多安全问题,如今锂电池行业发展面临的这些安全问题,或许也可以需要标准化来解决。而这些发展瓶颈期的问题,并不影响快充技术和提高能量密度依然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只有将安全指标标准化、规范化之后,技术发展才会更容易确定哪些是更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Han表示。
另一方面,高能量密度意味着需要高密度的材料,高密度的材料将会决定储存电能的大小。当一种材料能做到的厚度达到安全极限却还低于人们期望的时候,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寻求新的材料。王子冬认为,如果没有材料上突破,突破高能量密度这一问题,将会在瓶颈期会停滞很长的时间,10年或50年都有可能。
而对于最近很火的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其鲁却并不看好。他表示,包括此前使用的硫酸亚铁锂在内,这些材料实际上都是低密度材料,而三元材料多元材料等密度则高很多,未来甚至还能将密度做得更高。
“从材料角度看,石墨烯导电性能好,但由材料推导到电池再推导到电动车上,概念能一样吗?”其鲁说,“纳米材料在这个领域当中不会有什么具体应用。”
不管是快充还是高能量密度,其鲁认为一定要戒骄戒躁、保持警惕,尤其对类似固态锂电池这类能保证能量密度、使用又安全的技术,在没有很好电导率的电解质材料出现之前,对这类电池的产业化不应抱有太多期望。
“我们还是要全力以赴发展出我们可行的技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明天的技术’。”其鲁表示。
相关问答
锂电池 电动车 可以快充吗 ?一般情况下可以。电动车是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快充,但是在不着急的情况下不建议用快充,因为充不满电,也对电池损害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可以。电动车是磷酸铁锂...
锂电池 用闪充会伤电池吗?会伤害锂电池快充都是提高充电电压或电流,以提升充电速度的。电流变大时,电池负极表面的半透膜会有产生轻微的破裂,使得内部材料发生电解反应,造成不可逆的...
锂电池 用慢充可以充满吗?锂电池的快充和慢充是相对的概念。慢充时,电池的循环寿命通常可以达到3000次以上,但如果总是快充,循环寿命会缩短到1000次左右甚至更低。...用慢充可以充满...
锂电池快充 方案?锂电池快速充电应谨慎进行,以避免过度加热和损坏电池寿命。一般步骤如下:使用原装充电器:使用适配的原装充电器,确保兼容性和安全性。选择快充模式:如果...
快充 对 电池 损伤大吗?[最佳回答]锂电池能否快充,要看锂电池的特性,是由锂电池厂家通过研发试验后确定的。如果厂家允许锂电池快充,则对锂电池的损伤很小可以忽略;如果厂家没有特别...
锂电池 快速充电器好吗?锂电池快速充电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使得用户可以更快地使用电池。但是,使用快速充电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安全性:快速充电器在设...
72v240a 锂电池可以快充吗 ?72V240A锂电池可以使用快充,但是需要使用支持快充的充电器。如果您使用不支持快充的充电器,那么您将无法获得快充的效果。例如,VB99Pro电池支持快充PD3.0,...
40ah 锂电池可以快充吗 ?1.可以快充。2.因为40ah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电压稳定性,可以承受较高的充电电流,而快充技术可以通过提高充电电流来缩短充电时间,因此40ah锂电池可以快...
电动车 锂电池快充 后果?电动汽车用锂电池充电电流和功率较慢,相对较小,有利于电池寿命,功耗较低时充电成本较低。快速充电会使用大量的电流和功率,这对电池组及其寿命会有很大的影响...
房车 锂电池可以 3000瓦的 快充吗 ?锂电池不可以用快充,锂电内有保护板,快充容易使保护板破坏,发生危险三元锂电池能快充,充电前,锂离子电池不需要专门放电,放电不当反而会损坏电池。充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