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电池快充 锂价上涨16个月,电动车产业经历了什么

小编 2024-11-24 资讯中心 23 0

锂价上涨16个月,电动车产业经历了什么

锂价已出现拐点,但汽车成本的下降不会很快到来

2021年8月7日,安徽淮北市一家锂电池生产企业的车间。图/IC

文 | 《财经》记者 李梓楠 程曼祺

编辑 | 程曼祺

过去100年里,汽车的真实价格持续下跌。人们很难想象,汽车有一天会变成“理财产品”,从去年11月开始,买特斯拉汽车比买特斯拉股票还赚钱。这期间,本来售价23.5万元的特斯拉后轮驱动版Model 3连续涨价三次至27.9万元,涨幅达18.7%。同期,特斯拉股价跌了17.7%。

其他电动车品牌很快跟进,今年初以来,比亚迪、小鹏、理想、蔚来、哪吒、威马纷纷涨价,涨幅主要在1万到2万元之间。

助推电动车涨价的最重要因素,是已持续了16个月的锂涨价。相比已被热议一年多的芯片,锂更能影响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购车花费。

芯片只占一辆电动车约10%的成本,且汽车需要数量庞大的芯片,少数几个品类的匮乏并不动摇整车定价逻辑。

动力电池才是成本的大头,占比近四成。电池中,正极、电解液等材料又吃掉了50%的成本,而多种正极、电解液的制造,都离不开锂。

2021年1月至今,碳酸锂——这一制备多种锂电池原材料的化合物的价格,从5万元/吨上涨至50万元/吨。

去年底之前,当碳酸锂还未触及30万元/吨时,整个电动车产业链还能勉力消化成本,死守车价不涨。去年产量超过90万辆的特斯拉,甚至能靠规模优势多次降价。

而今年以来,随着碳酸锂价格头也不回地突破40万元/吨、探至50万元/吨,涨价终于传导到了最终消费者。

一台60kWh,续航约500公里的电动车需要使用约30kg碳酸锂,这意味着1.5万元的成本,是去年初的十倍不止。对大量价格敏感的购车者来说,这个金额足以左右买还是不买。

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汽车是高单价、低频次的非必需品,大幅涨价意味着需求减少,整个产业链将共同承担苦果。

不管是在锂价上涨中获利的上游锂矿公司、锂盐生产商(锂盐指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化合物);还是已扛了一年多,饱受涨价煎熬的中游正极、电解液等电池材料制造商;下一环节的动力电池厂商和最末端的车企,无一幸免。

对支持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政府来说,这也不是个好消息。占中国商品零售总额十分之一的汽车市场近年来增长停滞,电动车被认为是能改变局面的新拉动力。

但这又是产业链里的任何单一角色都无法避免的结果。

涨价的根源是供不应求,电动车是一个新兴行业,下游需求快速爆发时,上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常会被甩在后面。

锂资源又相对稀缺,它不像造车身的钢铁、造芯片的沙子那样储量丰富。如不计算电池回收,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还可使用40年-60年,且集中分布在南美、澳大利亚等地,中国作为锂的最大消费国,锂资源并不丰富。

锂价上涨,也是疫情扰乱下,全球进入物资紧缺时期的一个切面。

2020年初暴发的疫情一度使行业对汽车消费悲观,累积的需求在2021年爆发,加大了涨价的烈度。

汽车业对锂的渴求,殃及了一些用锂量更小,但同样找不到替代品的领域和人。这包括消费电子锂电池公司,去年10月底碳酸锂接近20万元/吨时,一些给电子烟、耳机做电池的公司已经放假、停产,到年底锂价达到25万元/吨时,部分手机电池公司也开始停产。还包括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碳酸锂同时是抗躁狂药物,对抑郁症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锂价的上涨及其连锁反应,显示了一个看起来井井有条的系统如何失衡;设想中的新能源普及进程如何碰壁;被卷入其中的公司和人们做了何种努力,以保住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涨幅超出所有人预期,各环节因此加倍抢货

2021年1月7日,一个周四,正极供应商天津斯科兰德总经理李积刚和上游贸易商谈好以5.5万元一吨的价格购买碳酸锂,他当时没急着在当周落定合同。仅仅过了一个周末,这单生意黄了——有人 用6万元一吨的价格买走了他谈好的货。

李积刚意识到,锂要开始涨价了:“我从业近20年,从未见过这种一天一个价的情况。两天涨5000元,100吨货就是50万元。”他给自己定下一条交易原则:买碳酸锂的合同要在一天内走完,不给贸易商耍滑时间。

但2021年的多数时候,贸易商都会拖延与李积刚的交易:有时是延迟交货,有时是拖延签合同。

周末休息日反而成了李积刚最难熬的时刻:此时贸易商不回信息、不接电话、不签合同,但碳酸锂的涨价却不会停止,他只能眼看着价格上蹿,什么都做不了。

在李积刚这类中小玩家眼中,锂价上涨令人猝不及防,是一个他必须接受又无力左右的结果。而产业链里的龙头企业已提前判断了趋势,并做出了反应。

王晓申是中国最大的锂盐生产商赣锋锂业副董事长,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锂行业,曾担任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新疆公司副总经理。王晓申告诉《财经》记者,2020年初时他们就判断当年下半年,锂资源供应会转向紧张。

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电动车销量快速上涨,这就需要用更多锂来制造更多电池。但汽车、电池的扩产节奏和上游锂矿的差异很大。新建一条电池产线,最快只要九个月,而一个已成熟的锂矿项目,扩产一般需要12到24个月,把新勘探的项目建设成熟,则需耗费数年。上游扩产跟不上下游,整个市场将走向供不应求。

但2020年1月暴发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整个上半年,因多国陆续停工、物流不畅和对消费预期悲观,一些海外电动车企业开始减产。

摆在赣锋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跟随下游减产,二是全力以赴加大生产,赣锋选了后者。他们认为供不应求仍会到来,只是延后了。满产能降低单位锂矿开采成本,万一这个判断不对,最坏的结果是以较低成本增加锂矿石库存,赣锋可以承受。

赣锋持有50%股权的澳大利亚MtMarion矿场自当年8月起开始满负荷生产,产量比疫情前还高。这是赣锋最主要的锂资源来源,年产锂精矿45万吨。

赣锋同时加快了对其他项目的投资,比如在当年9月完成了对墨西哥Sonora锂矿项目的行权,避免了锂价上涨后行权成本的提升。

在锂资源供应链的另一端,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也做出了相似的判断。

中国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都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它能最早、最全地感受下游市场温度。

在赣锋加速扩产的同时,2020年下半年,宁德时代做了一个不太显眼的动作:锁定上游VC材料(碳酸亚乙烯酯)产能。

VC是电解液中的一种添加剂,它虽不可或缺,但用量较小、成本占比低,一般的企业不会特意锁定VC的供应。

一位电解液制造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宁德时代在2020年下半年就让其电解液供应商天赐材料提前向上游锁定了接下来一年的VC供应。为了保量,天赐用了一个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和上游签订了长协。

第二年初,随着电动车需求爆发,其他厂商发现自己慢了一步。一位中型电解液制造商叶诚(化名)告诉《财经》记者,2021年二季度时,他们已很难向上游买到VC。一位电池公司人士称,到2021年下半年,连中国装机量第二的动力电池公司比亚迪也极度缺VC,其库存一度只够用一周。

一位锂盐公司人士称,宁德时代在锁定VC后,于2020年底左右开始锁定正极材料的产能。

这是需要更多资金,也更为关键的布局。动力电池30%的成本是正极材料。宁德时代尤其看重其中的磷酸铁锂正极,不仅包掉了一些公司的全部磷酸铁锂正极产能,还要求他们扩产。

汽车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大类。2018年到2020年,三元锂占比一直高于磷酸铁锂,宁德时代过去几年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它押对了三元锂路线。但2021年,磷酸铁锂赶超三元锂,占比上升至53%。宁德时代提前做好了准备。

接到宁德时代等大公司的订单后,正极公司又会向更上游的锂盐公司如赣锋、天齐等锁定生产正极所需的碳酸锂、氢氧化锂的供应。至此,全行业供应紧张已非常明确。

僧多粥少,行动晚一步的电池公司不得不加价竞争。碳酸锂、氢氧化锂随即在2021年1月启动了持续至今的涨价大周期。

涨价并不让赣锋和宁德时代这些行业巨头意外。2017年底到2020年中,碳酸锂价格一度暴跌八成多。去年夏末,价格才回到2017年的峰值水平。

但这轮涨价的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超出所有人预期。

这其中有一个无从计算的因素:预期和恐慌。

从车企到动力电池公司再到正极公司,每一个环节都会因担忧供应不足,想办法增加额外库存,全行业对锂的渴求超出了实际生产消耗——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上涨,并让各环节公司有更大动力囤货。

“我们预计到它会涨,但是没有想到会涨这么快、这么多。”赣锋王晓申说,当碳酸锂价格达到50万元/吨时,“上下游都有点没底了,再下去会不会影响终端需求,需要观察”。

争抢蔓延到最上游,电池公司开始直接入股锂矿

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及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公司的“3+2”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正式开工。

涨价从情理之中到超出预料的转折点出现在去年7月。

去年前三个月,碳酸锂从5万元/吨上涨至9万元/吨,4月到7月,横盘在10万元/吨附近。

此时锂价虽已上涨一倍,但仍在预期之内。锂是漫长产业链的上游资源,锂矿公司接收下游需求信号并采取扩产动作需要时间,这就会产生供需错配,所以锂价本来就会周期性波动。

锂价(碳酸锂)的上一轮涨价周期始于2015年下半年,当时价格为5万元/吨,到2017年底时,涨到了近18万元/吨。去年7月的锂价离这一峰值仍有距离。

7月前的这一阶段,赣锋继续加快了对上游锂矿资源的投资。包括增持阿根廷Cauchari-Olaroz锂盐湖项目股权,占比从50%升为51%;对持有墨西哥Sonora项目的英国公司Bacanora发出收购邀约,赣锋此前已持有该公司近30%股权。

赣锋当时认为自己处于布局上游的有利位置。中国消耗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动力电池。海外锂盐公司,如智利SQM、美国雅宝等离消费市场远,反应和行动不如中国公司快。

赣锋在国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天齐锂业在2021年初仍身陷债务危机,暂时腾不出手投资上游新项目。2018年,天齐曾借债35亿美元,以40亿美元收购了SQM23.7%的股权。

但去年7月下旬,横盘近4个月的锂价再次快速上涨,这超出了赣锋预期。

王晓申称,他们本来认为锂价要到去年9月才会继续走高。因为年初决定扩产的电池和正极材料产能到10月、11月会陆续投产。各公司一般会在投产前一两个月,即9月开始备货,市场需求将突然增加。但实际情况是,整个行业都认为锂会涨价,所以各公司提前了备货时间、加大了备货量。

对锂矿产资源的更激烈争夺同步发生。

王晓申告诉《财经》记者,去年6月之后,他明显感受到,来抢项目的人变多了,下游公司变激进了;甚至一些本来和新能源无关的房地产公司也开始投资锂矿。

这影响了赣锋的一些投资。一个广受关注的案例是竞购千禧锂业,这是一场发生在赣锋锂业和宁德时代,这两大中国新能源行业上下游巨头之间的竞争。

宁德时代早在2017年就开始试水投资上游矿产公司和项目。到2021年6月前,已陆续入股了北美锂业、澳大利亚锂矿企业Pilbara、在印尼开发锂矿的Newstride和在阿根廷拥有锂盐湖项目的NeoLithum。

上述项目总投资额不超过14亿元人民币。除在北美锂业中占股超40%外,宁德在其余项目里的占股都低于20%。天齐锂业早在2012年收购澳大利锂矿公司泰利森时就花了50多亿元。对比而言,宁德时代此前并没有表现出对上游的强控制意愿。

但在千禧锂业上,宁德时代的投资风格大变。

千禧在阿根廷有两个锂盐湖项目,一个的探明储量可生产出412万吨碳酸锂,一个还在勘探初期。

如竞购成功,宁德时代可获得这些项目的包销权:保证每年的供应量,但不承诺价格,一般每季度或半年会调价一次。

最早看上千禧的是赣锋。去年7月,赣锋给出了3.53亿加元(约18亿元人民币)的报价。

王晓申告诉《财经》记者,赣锋投资上游矿产需要做尽调、实地考察,同时有较多条款要求,比如要派驻赣锋的团队进行项目管理等,一般周期较长。在千禧这个项目上,赣锋从了解项目到出价,花了近十个月。

赣锋出价两个月后,交易生变,宁德时代入局。据千禧锂业9月底发布的公告,宁德时代的出价是3.77亿加元(约19亿元人民币),超过了2021年之前宁德时代对锂矿投资的总和。宁德时代同时同意为千禧向赣锋支付1000万美元违约金。公告发布第二天,宁德时代股价大涨5%。

复盘锂涨价以来的上游投资,王晓申认为应该加快节奏,同时放松一些非核心条款。

就在市场认为宁德时代将在上游获得突破时,第三个竞争者出现了。11月1日,千禧锂业发布公告称收到了美洲锂业4亿美元(约25亿元人民币)的报价,宁德时代可在十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加价。宁德时代最终放弃了加价,千禧锂业被美洲锂业收入囊中。

围绕千禧锂业的竞购,展现了宁德时代等新入局者面临的锂矿投资的复杂性。

胜出的美洲锂业与赣锋关系深厚。2017年初,赣锋投资了美洲锂业5000万美元,目前持有其12.5%的股权。赣锋同时与美洲锂业合资开发了它旗下的一个主要矿产资源阿根廷Cauchari锂盐湖项目,赣锋持有该项目46.66%的股权。

有观点认为,赣锋在幕后推动了美洲锂业加价,成为最终赢家。赣锋公开回应称,他们只在美洲锂业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且该交易涉及同业竞争,赣锋全程未参与决策。

王晓申告诉《财经》记者,美洲锂业出手,不是因为宁德时代入局,而是因为赣锋放弃了这个项目。如果只有赣锋报价,美洲锂业会顾及股东和多年合作关系不参与竞争。而赣锋放弃后,美洲锂业不再有顾虑。当时的赣锋更看重同步推进的对Bacanora的收购,没有继续参与竞购。

交易逻辑和技巧之外,新入局者更难在短时间内补足的是选矿、开矿所需的经验。

锂矿主要分为产锂辉石、锂云母的岩石矿和可以提取碳酸锂的锂盐湖/锂卤水。岩石矿要看岩心、颗粒结晶大小,分辨矿产品位,尤其难的是在一大片矿区里找准矿脉;选卤水矿的关键是判断流动性,流动性越好,抽取卤水越容易。

此外,选矿还要考察和理解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制度、矿业体制、是不是鼓励外国公司投资等。

选矿之后的开矿和提锂环节同样复杂。一位锂盐公司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岩石矿的找矿和开采需要地质勘探经验,如果是盐湖提矿,则要掌握提锂化工技术,由于不同盐湖的自然条件、矿产禀赋、流动性等不同,针对不同项目还要做不同研发和定制,这是一套与电池生产技术完全不同的体系。

面对开采相对成熟的锂矿,有经验的公司最快可在18个月内完成从选矿到提锂产线投产的全流程,开矿经验少的公司则需要更长时间。

在涨价周期,开发成熟的矿产项目卖矿即有充足回报,引入外部投资的意愿不强。能买到的项目更多是尚未开采甚至尚未探明储量的项目,并不能马上缓解供应紧张。

但买家们等不及了。王晓申称,他观察到一些公司投项目、签协议之前,都没去实地看过。

不过对有实力的下游公司来说,贵和周期长,都不是根本性阻碍。投资锂矿并非仅为一时之需,整个行业的长期分工方式正被改写。抢矿同时,宁德时代也在和外部公司合作,获得开发锂矿的技术能力。 今年3月,宁德时代与云母提锂龙头永兴材料建立合资公司时代永兴,将展开提锂项目合作。

竞购千禧锂业之外,宁德时代去年9月以2.4亿美元(人民币15.5亿元)入股了位于非洲刚果(金)的锂矿项目Manono,后者正在建设70万吨的年产能。

分析机构蓝迪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宁德时代及其关联公司或子公司拥有巴西Mibra锂矿77%的包销权、澳大利亚Pilgangoora锂矿29%的包销权及Manono锂矿51%的包销权。

同时有电池和整车业务的比亚迪也加入上游争抢。

2022年1月,比亚迪关联公司BYDChileSPA花6100万美元,获得了一项位于智利的开采授权,可在20年期限内使用一处矿产项目,总计可挖掘能产生8万吨碳酸锂的锂矿。这次招标有70多家企业竞标,比亚迪对单位碳酸锂的出价是竞争对手的两倍。

搅局者可能还有特斯拉。4月15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消息称:“锂的价格已经达到了疯狂的水平!特斯拉可能不得不大规模进军锂矿开采和精炼业务。”

特斯拉是赣锋的大客户之一,它此前直接与赣锋签订长协,购买氢氧化锂(特斯拉的高镍电池路线需要使用氢氧化锂),再把它们给到上游的动力电池生产商,这本身是比一般车企更强地控制了上游供应。去年11月,特斯拉刚与赣锋续了三年长协。

这一轮涨价中,客户变成竞争对手已成为常态。早于对锂矿的争夺,宁德时代在2018年就与锂盐公司天华超净合资成立了天宜锂业,宁德时代持股25%,进入了赣锋、天齐的主战场——锂盐生产。今年1月,双方再次成立锂盐合资公司奉新时代,宁德时代持股达90%。

赣锋锂业则在2015年成立了赣锋电池部门,涉及消费电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今年初,赣锋宣布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

本来分布在不同环节的大家伙,不约而同向上、向下拓展边界。这不同于燃油车产业的成熟时期,整车厂只负责造发动机等核心部件,零部件厂商各司其职,层层供应的分工方式。

尚未定型的电动汽车产业有更多可塑性,各公司试图寻找最有利的定位和形态,这一轮资源暴涨加速了这个过程。

最先承担涨价冲击的是电池公司供应商

在锂盐和电池巨头抢夺资源的时刻,夹在中间的正负极、电解液等电池材料公司处境艰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一个中间小两头大的格局:上游锂盐巨头赣锋、天齐都是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下游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市值过万亿元。而中间的电池材料领域,龙头公司如天赐材料、中伟股份等市值在600亿元到800亿元,该环节还分布大量中小厂商。

去年下半年以来,还有磷化工巨头云天化和水泥巨头海螺水泥等公司跨界进入这个领域。一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评价说,玩家太多,“把正极材料当猪饲料来做”。

由于集中度相对低,电池材料公司在与上游交易时处于弱势。

赣锋锂业从2017年起开始与下游材料大客户签订长协,长协保量不保价,每半年或一季度会调价一次。

去年下半年之后,矿场对锂盐公司的调价周期,从按季度变成了按月,赣锋也把部分供货协议的调价周期改成了按月。碳酸锂、氢氧化锂的成本上涨更快从矿场转嫁到了中下游。

小型材料公司因为需求量和资金不够,难以签到长协,只能去市场上扫货,供应量极不稳定。

即使能找到货源,材料公司也面临着严苛的交易条件。电解液供应商叶诚告诉《财经》记者,过去他们找上游买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的原材料,需要用碳酸锂制造)一般不用现金而用承兑汇票,且有三个月到半年的账期,这能减少买方的现金占用,是制造业常见操作。

但去年上半年开始,六氟磷酸锂公司已不再收小银行的汇票,只认四大行的;到下半年,四大行也不行了,只要现金。“先打钱,再发货。”叶诚说。买一次货就是几千万元现金支出,如交易无法快速结束,时间拖延带来的涨价也由下游承担。

另一位从业者称,他遇到的极端情况是,上游供应商未按期交付,后来宁愿违约也不发货,而是让下游公司按最新价格重新下单——涨价的利润已超过了违约损失。

在向下游卖货时,材料公司也难以将成本压力转给电池公司。

一位动力电池公司供应链工程师告诉《财经》记者,去年的锂价上涨一直累积在电池材料环节,直到比亚迪和国轩高科率先在11月开始涨价。

去年底以前,当碳酸锂价格还未涨破30万元/吨时,一些小工厂是边亏边生产。“工人工资是钱、设备折旧也是钱,停产也是亏,生产也是亏,生产至少能保住客户。”正极供应商李积刚说这是同行的普遍心态。

当碳酸锂价格在今年初突破40万元/吨,部分工厂选择了放假停产。李积刚称,仍在运转的多数正极公司,都会与电池公司签“背靠背”协议:电池公司接受涨价后,材料公司才会去上游买原料。

这种模式下,材料公司只能赚个“加工费”。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算了一笔账,生产一吨523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需要约1吨前驱体和近0.4吨碳酸锂。今年2月底,碳酸锂报价44万元/吨,前驱体14万元/吨,一吨正极材料的直接原料成本是30.8万元,而当时的市价是31万元。

“生产523正极还需要烧结,烧结一次是6000度电,电费就要6000元,这还没算人工成本、设备折旧、材料损耗。”墨柯认为,三元正极厂商如按市场价交易,没有盈的可能。

电池环节内部,则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宁德时代去年稳住了领先位置,其国内市占率从2020年的50.2%微升至52%。

其他排名靠前的电池公司获得了最多增长红利。宁德时代无法满足的下游需求,外溢到其他电池厂商。从宁德时代手中挖走小鹏汽车的中创新航今年2月装机量同比增长266.7%,成为国内第三。欣旺达则以能实现快充的4c电池吸引了蔚小理的投资,小鹏G9将使用欣旺达电池。

体量巨大或下游有汽车厂商支持的电池公司,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了更稳定的供应。一位锂盐公司人士称,宁德时代的整体拿货价比市场低三成左右。

行业里靠后的小公司正加速死亡。它们在成本上无法匹敌大公司,又不敢轻易对客户涨价。一位二线电池厂人士说,宁德时代不涨,他们也不敢涨。 据《第一财经》报道,宁德时代到去年12月才启动了这轮周期中的第一次涨价。

危机逐渐从涨价演变成无材料可买。电解液和正极材料厂商天赐材料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财经》记者,他们今年95%的电解液产能已被订完,除国内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公司外,天赐不会和客户签长约,其他新客户、小客户,只能有余量给一点:“现在动力电池类的客户优先级最高,部分储能客户在我们这儿的权重都降低了。”

一些电池公司已退出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去年共计有58家动力电池企业装机,比前一年少了13家。同时,去年中国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达到133GWh,比前一年翻了一倍还多。更大的蛋糕,留给了更少的玩家。

锂价已出现停止上涨的信号,但汽车成本可能继续上涨

最近一个月,锂价已出现停止上涨的信号。

上海有色网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3月15日后的半个月里都定格在50.3万元/吨。进入4月后,碳酸锂价格持续在50万-50.25万元/吨徘徊。4月14日,碳酸锂最新报价为49.6万元/吨。

下游减产是直接诱因。单价低、对价格更敏感的长城旗下欧拉黑/白猫在2月底宣布暂时停止接单,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大涨,单台亏损过万元。

一位正极材料供应商称,从今年2月开始,一些小的正极材料厂开始缩产或停产。他观察到,碳酸锂到电解液之间的中间材料六氟磷酸锂变得相对富裕,其价格在3月上旬碳酸锂仍在涨价时已先行下跌,这可能是因为一些此前囤积了六氟磷酸锂库存的贸易商或生产商已出现看空情绪,开始抛售。

看空也传导给了部分碳酸锂贸易商,一位材料厂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一些小贸易商已在以约40万元/吨的价格出售碳酸锂。

但这不意味着汽车成本的下降会很快到来。

就电动车而言,它仍处在爆发期。去年全球生产了420万辆电动车,第三方机构TrendForce预测今年会超过1000万辆。相比能更快投产的下游车企、电池公司,上游锂矿开发需要时间。分析机构RystadEnergy认为,至少到2030年,锂的供应都比较紧张。

对包括燃油车在内的整个汽车业来说,更深层的变化是生产和分工方式的改变。

由丰田发明,被汽车业广泛采纳的精益生产(Just-In-Time)模式追求极致高效,零部件随用随到,尽量减少库存。支撑它的是一套分工细致、层层供应的体系,汽车公司只生产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上游环节各司其职。

这让汽车变得越来越便宜,以10万元,人们就能买到3万个零件部件组成的东西,这是现代工业的奇迹之一。

而随着锂、镍、芯片等各类零部件的紧缺或涨价,随着疫情、地区冲突等不确定性与日俱增。汽车业开始考虑以更高的成本换取更多供应安全。

做法包括增加库存。调研公司IHSMarkit在今年1月发布的《供应链大紊乱:为什么它会持续到2022》的报告中提及,一些汽车业采购经理正考虑改变精益库存和即时化生产等长期做法,增加某些零部件的库存。

在行业格局、分工方式未定的电动车领域,各环节公司还有动力、有能力寻求对产业链的更大控制。锂价上涨带来的抢矿竞争是一个典型案例:电池公司、汽车公司等本来远离上游的分工角色也在大手笔投资矿产,以换取安全和稳定。

但扩大库存,投入上游资源都会增加成本,最终会转嫁到车价上。

2000年时《经济学人》曾以系列报道回顾20世纪的世界,其中一篇讲的是物价:在整个20世纪,汽车的实际价格减少了50%。

“许多老人经历过比年轻人高得多的通货膨胀。”文里的这个句子,展现了一种今天比过去更好的进步叙事。

而现在,用更高的价格,买相同甚至不如的东西是摆在大多数人眼前的事实。这会抑制消费需求。

正是每一个人的消费,构成了宏观的GDP增长,一个人减少了消费,另一个人就减少了收入。汽车每年在中国撑起近4万亿元消费,电动车被认为是汽车市场和经济增长的新拉动力。现在,它可能成为消费减退的受害者,它不会是唯一一个。

碳酸锂价格将跌破40万元吨,距平衡点或有50%下探空间丨新赛道观察(220-226)

目录

1.碳酸锂价格即将跌破40万元/吨,距平衡点还有50%下探空间丨新能源观察

2.苹果又一新技术形成“降维打击”,这一医疗设备行业格局或将剧变丨生物医药观察

3. LG开发磷酸铁锂软包电池,叠加固态电池商用进展顺利,封装材料机会来临|高端制造观察

4.多家芯片设计厂商获得急单,部分消费电子有回暖迹象|电子产业观察

5.中国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拟上市,“赵一鸣”完成1.5亿元A轮融资|大消费产业观察

1.碳酸锂价格即将跌破40万元/吨,距平衡点还有50%下探空间丨新能源观察

本周中证新能源指数(399808.SZ)上涨0.46%,80只标的中,全周上涨标的46只,周涨幅在5个百分点以上的5只,其中日月股份(603218.SH) 周涨幅最大,为9.271%,阳光电源(300274.SZ)通威股份(600438.SH) 位居二、三位,周涨幅分别为7.56%、7.42%;全周下跌的标的34只,周跌幅在5个百分点以上的2只,其中科达利(002850.SZ) 周跌幅最大,下跌8.98%。

①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平衡点或在20万元/吨

2023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路下跌,从1月3日的51.75万元/吨跌至2月25日的40.75万元/吨,跌幅21.26%。

上海钢联分析师曲音飞表示,一季度供过于求现象长存,在供给充裕需求薄弱以及中间商降价促销清库的氛围影响下,碳酸锂的价格预期仍以下行为主。

从行业长久供需来看,锂资源供给较为充足。一方面,澳大利亚锂矿石开采速度已经提速;另一方面,锂资源来源也更加丰富,非洲锂辉石、美洲锂辉石、海外盐湖、中国锂辉石+云母、锂资源回收等供给方式将于2023年起逐步释放。

需求方面,由于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数量较大,2023年增速会有所下降。比如电动汽车增长率将从100%左右下降到30%-40%;动力电池增长率也会从约150%下降一半左右,对锂资源的需求有所减少。

欧阳明高认为,2023年下半年锂价还会进一步回归,大约为35万-40万元/吨,全年供需总体平衡,到2024年总体或有过剩,预估今后比较合理的价格平衡点可能在20万元/吨左右,如果想要发展电池回收产业,锂价也不能过低。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存在即合理,2022年的价格也是合理的,2023年的价格也是合理的,不过长期要是低于20万元/吨是有利于行业发展。

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刻不容缓?来料不足或成绊脚石

根据动力电池平均寿命5-6年测算,第一批动力电池将于2022-2023年开始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空间或将逐渐打开。

中泰证券预计2025年理论退役动力电池约为42.8万吨,2030年将达到300.1万吨,对应市场空间1485.33亿元。

但是,可回收的动力电池真的有那么多吗?

天奇股份(002009.SZ) 在投资者交流中表示,目前国内拆解回收有效产能为年处理废旧电池60万吨左右,但实际回收废旧锂电池仅23.5万吨,产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

从公司实际操作来看,来料确实存在短缺。格林美(002340.SZ) 此前称,动力电池还没有迎来退役爆发期,没有足够的量。因此,公司也面临着产能闲置的问题。截至2022年初,公司动力电池回收的产能设计总拆解处理能力21.5万吨/年,再生利用10万吨/年,但2021年公司回收各类废旧电池和电池废料仅约3万吨。

据悉,动力电池回收材料短缺很可能会持续到下一个十年,2025年用于动力电池回收的工厂数量可能是废料的三倍。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预计到2030年代中后期,该行业才会达到一个拐点,届时回收商可获得的旧电池数量将开始激增。

③钠离子电池装车,低功率动力电池迎来强劲对手

2月23日,搭载中科海钠高能量密度电芯产品的思皓EX10花仙子-A00级短途车样车在产品发布会上公开亮相。该钠电款车型单车带电量25KWh,电芯能量密度、系统能量密度分别为140Wh/kg、120Wh/kg,并且支持3-4C快充。

钠电款车型虽然与磷酸铁锂款车型140Wh/kg左右的能量密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不得不承认,120Wh/kg的系统能量密度已经与市面上小微电动车的系统能量密度持平。

以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小微型电动车为例,东风小康的风光Mini EV、五菱宏光Mini、长安奔奔的电池能量密度分别为120Wh/kg、110Wh/kg、110Wh/kg。

随着钠离子步入装车阶段,低功率动力电池或将面临挑战。

从目前钠离子电池的性能来看,只能用在搭载低功率动力电池的A00级车型。有新能源基金经理此前也表示,对于当前动力电池结构性产能过剩,低效率电池或首当其冲。

并且,面对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优势和动力电池的价格战,低功率电池的本就不多的利润空间或进一步缩小。这也提醒相关企业要前瞻性的布局和规划电池产能,在行业激进扩张时保持保持一份冷静。

④协鑫集成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可有效推动项目按照规划时间建设

2月21日,协鑫集成(002506.SZ) 就2月17日收到深交所问询函一事进行回复。

2月17日,深交所要求公司核查并说明20GW光伏电池及配套产业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进度,当前建设进度是否与原计划建设进度存在较大差异。

公司回复称,面对全球光伏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抢抓快速增长的光伏市场份额,公司投资建设芜湖协鑫20GW高效电池片制造项目、阜宁12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已经过公司管理层审慎论证。

其中,芜湖协鑫20GW高效电池片制造项目已履行内部审议程序,阜宁12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尚需根据投资金额履行公司内部审议程序。

2月22日,芜湖协鑫集成20GW高效TOPCon光伏电池片制造项目开工,一期10GW预计于2023年7月建成投产,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

公司表示,目前光伏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扩产周期,随着公司组件产能的不断释放,公司经营面持续改善,筹资能力和筹资渠道显著提升。

根据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80万-5500万元,同比增长101.86%-102.77%。

协鑫集成 还表示,公司通过成立项目指挥部等方式及时监督项目进度、管控关键节点,可有效推动项目按照规划时间建设。

2.苹果又一新技术形成“降维打击”,这一医疗设备行业格局或将剧变丨生物医药观察

申万医药指数本周累计下跌0.91%,480只成分股中,全周上涨的标的有177只,其中累计涨幅超3%的有63只,累计涨幅超10%的有13只,均较上周显著减少。其中,西藏药业(600211.SH)浩欧博(688656.SH) 一周累计上涨超过16%,排名居前;全周下跌的标的有295只,其中周跌幅超过3%的有106只,另有9只成分股与上周持平。

①苹果的Apple watch在测量人体血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有消息显示,苹果一项可追溯至乔布斯时代的重大项目——通过Apple watch实现无创和持续的血糖监测,于近期获得重大突破。尽管目前来看,由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无创血糖测量技术在精确度上仍无法与现有技术相媲美,但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方便快捷且持续的测量方式相对于现有产品而言将构成降维打击。

血糖监测对于高血糖患者而言是高频刚需,但受困于现有技术,持续血糖监测尚无法做到无创,且设备昂贵携带不便,适用场景有限。家用血糖监测设备则需持续购买血糖试纸,不仅无法做到持续或高频监测,相关耗材费用也较高。

苹果此次在无创、持续血糖监测技术方面的突破,有望首先在家用场景中,打破设备厂商以血糖试纸为重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引发现有市场格局重大变化。对于因此,该消息或将刺激现有血糖仪厂商加快技术研发,甚至其他领域企业也将加入这一市场的角逐,未来一旦该技术被应用到Apple watch上,无论是否成熟,都将加剧行业变革,或将诞生下一个“九安医疗”。

针对院内应用场景,苹果这一技术短时间影响或相对有限,但长期来看将大大加快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的技术发展,现有通过皮下传感器置入的方式或将加速淘汰。考虑到目前国内持续血糖监测设备基本被外资所把控,随着重大技术变革的来临,或给国内血糖监测设备企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②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

《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逐步普及,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乡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人员素质和结构明显优化,待遇水平得到提高,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有效解决。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基本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2022年底的这轮疫情揭示出国内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依然存在较大不足,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必要性愈发凸显。随着后续政策的陆续落地,预计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速度将持续加快,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有望再度迎来景气高峰,率先布局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的企业有望抢得先机。

同时,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以及一些高端的医用耗材在传统三甲医院的市场基本已被外资品牌所占据,无论是医患的信任度、还是渠道优势方面,国产设备相差甚远,想要进入这一市场难度相对较大。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快速建设将开启全新的增量空间,在这一市场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并且还有较强的价格优势,有望开启较为广阔的需求空间。

3.LG开发磷酸铁锂软包电池,叠加固态电池商用进展顺利,封装材料机会来临|高端制造观察

2月20日-2月24日,WIND先进制造指数上涨0.99%,93只标的中,扣除停牌标的,全周上涨的标的56只,周涨幅在2个百分点以上的35只,周涨幅在5个百分点以上的10只。全周下跌的标的36只,周跌幅在3个百分点以上的10只。其中,石头科技(688169.SH) 本周上涨13.38%,涨幅居首;亿纬锂能(300014.SZ) 下跌8.8%,跌幅居首。

①LG开发磷酸铁锂软包电池,叠加固态电池商用进展顺利,封装材料机会来临

中工汽车网2月21日讯,多位消息人士透露,韩国LG新能源正在开发磷酸铁锂软包电池。公司或将向特斯拉供应这一电池。该电池目前处于研究阶段,密度与成本均高于宁德时代供给特斯拉Model 3的电池。

资料显示,2020年欧洲最畅销的20款新能源乘用车中,有15款搭载软包动力电池,包括雷诺、大众、现代、奥迪等,目前欧洲市场软包渗透率已超30%。

而从目前各家企业公布的信息来看,在半固态、固态电池封装形式上各家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软包封装形式。这主要是由于软包电池的包装方式和高能量密度优势使其最接近固态电池,而且软包技术也有利于更好的向固态电池迭代。

铝塑膜是软包电池的关键封装材料,在软包电池成本中的占比近20%。铝塑膜在三种封装形式中成本最低,进口中高端铝塑膜约30元/㎡,国产价格仅为进口的七成。新能源市场高景气带动铝塑膜需求高增,机构预计2022-2025年全球铝塑膜需求由5.22亿平增至12.22亿平,年复合CAGR达32.7%。

随着车企端、电池厂端加速布局软包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软包+硬壳”二次密封技术、号称降本33%的孚能科技SPS方案等也推动了铝塑膜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长期来看,软包动力电池仍将是一种主流技术路线,对应铝塑膜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中金公司认为当前铝塑膜产业发展时期类似于隔膜产业2015年前后。目前部分国产铝塑膜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已经达到与进口产品相当的水平,实现了批量生产。国内企业主要包括新纶新材、紫江企业、璞泰来、明冠新材、华正新材、道明光学等,合计市占率约25%。新纶新材通过收购日本凸版印刷旗下的T&T进入铝塑膜行业,紫江企业、道明光学等通过自行研发实现批量供货。

②中星26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将迎卫星密集发射期,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引关注

中国卫通(601698.SH) 2月24日发布公告,2月23日19时49分,中星26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中星26号卫星将在通过在轨测试后交付公司运营管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中星26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全面开启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新时代。卫星互联网是继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络之后新兴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是全球信息通信网络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近期与该产业相关的利好消息不断。

华西证券指出,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将开始进行密集发射期,卫星“通、导、遥”有望逐次爆发。民生证券认为,短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有望率先受益,中长期维度卫星互联网终端应用环节有望受益。

③融捷股份拟投资1亿元新设子公司重回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领域

2月20日晚间,融捷股份(002192.SZ) 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融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据悉,融捷新材料的主营业务为二次充电动力电源的正、负极材料。

公开资料显示,融捷股份最初以锂产业链中锂矿采选、锂盐加工及冶炼、锂电设备等业务板块为主业,曾于2017年并购长和华锂,补充了缺少成熟锂盐加工厂的短板,后于2018年参股融捷能源,正式介入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但在2019年,公司以回笼资金、集中资源支持上游锂矿能源开发及扩能为由,转让了融捷能源部分股权,表示该操作会降低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对公司盈利的不确定性风险和不利影响。而融捷新材料的设立,意味着公司希望重回动力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竞争领域,“助力公司推进锂产业链的深化发展,完善公司锂电材料上下游产业链规划,以及持续打造链条化的新能源产业格局”。

融捷股份此前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净利润同比预增超3100%,锂精矿、锂盐、锂电设备营收及利润大幅增加。

虽然各大头部电池厂商仍在持续扩产,但近期也有观点认为,动力电池已经入去库存周期,行业或已回归理性发展趋势。融捷选择此时“杀回”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领域,前景如何还需观察。

4.多家芯片设计厂商获得急单,部分消费电子有回暖迹象|电子产业观察

本周(2月20日~2月26日,下同)申万电子行业指数(801080.SI)上涨0.35%。电子板块432只标的中,全周上涨的个股为247只,周涨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15只。*ST瑞德(600666.SH) 周涨27.37%,位居涨幅榜首。

①宁夏瞄准AI高算力需求开建GPU大算力基地

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2月24日上午在宁夏银川发布,正式上线运营。随着“东数西算”战略加速落地,宁夏瞄准目前最稀缺、刚需迫切的AI高算力需求,已在宁夏中卫开工建设GPU大算力基地,建成后,将会接入东数西算一体化交易平台,以支撑国内人工智能运算平台急需的大算力服务。

大模型有望成为未来AI训练的主流方向,随着百度等国内厂商相继入局,或将带动GPU算力需求高增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GPU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0年全球GPU行业市场规模达254.1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853.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32.82%。

目前国内GPU市场主要由NVIDIA、AMD等海外巨头垄断,据JPR数据,2022年一季度NVIDIA占全球独立GPU显卡市场份额约75%。国内厂商包括海光信息(688041.SH)景嘉微(300474.SZ) 等。

GPU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架构先进性能和生态丰富性,国产厂商正持续大力投入研发实现GPU架构创新升级和快速迭代,力争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构建与主流适配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自主开放的软硬件生态和信息产业体系。

②多家芯片设计厂商获得急单,部分消费电子有回暖迹象

有消息称,近期瑞昱、盛群、联咏等多家IC设计厂商已获得急单;导线架厂长科也表示,消费电子已调整了六个季度,目前已有急单出现。此外,封测大厂京元电表示,Waferbank(客户寄放库存)在逐步释出,库存天数出现下降的趋势。

目前消费电子需求出现回暖迹象。近期多家A股上市芯片设计公司在2022年业绩预告中表示库存下降。公告显示,手机领域的韦尔股份(603501.SH) 2022年四季度末的库存水位已经有明显的回落;家电领域的芯朋微(688508.SH) 2022年四季度随着家电“去库存”渐进尾声,销售额四季度环比三季度增长20%左右。

建信高端装备基金经理黄子凌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消费类需求有恢复动力,比如电视,手机等,其需求自二季度开始有望明显改善。

③传言特斯拉将搭载4D毫米波雷达,未来多传感器融合或为大势所趋

近日特斯拉被曝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车辆变更申请,证实最新自动驾驶硬件HW4.0即将量产上车。HW4.0硬件系统配置一枚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可能为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此前自2021年5月起,特斯拉北美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不再配备毫米波雷达,采用摄像头+算法完成的纯视觉方案,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的激光雷达技术方案相互独立。

Yole报告显示,在应用场景变得更严苛之后,毫米波雷达正朝着能更准确描述车辆前后方场景的4D毫米波雷达前进。

相比摄像头而言,4D毫米波雷达有更多的天线数,更高的角度分辨率、速度分辨率和距离分辨率,可以在没有激光雷达参与的情况下更有效地解析目标的轮廓、类别、行为。成本方面,目前4D毫米波雷达量产成本预计1500元左右,激光雷达量产成本预计在2000-3000元。

某券商电子行业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行业倾向于混合方案,未来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都有望成为行业趋势,共同发展。

中金公司也认为,未来多感知融合或为汽车传感器主流解决方案。随着图像技术更为成熟,叠加激光雷达价格下探,摄像头+4D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形成的多传感器融合,能够创建高分辨率可识别区域的冗余感知,或为大势所趋。

5.中国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拟上市,“赵一鸣”完成1.5亿元A轮融资|大消费产业观察

2023年2月20日至2月24日,上证综指上涨1.34%,深证成指上涨0.61%,创业扳指下跌0.83%。分行业看,申万美容护理/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纺织服饰/轻工制造/商贸零售/传媒分别-2.01%/+3.96%/-1.75%/+1.99%/+3.38%/+0.32%/-0.97%。其中跨境电商、护肤品指数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2.57%、3.2%。

①中国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拟2023年上市

近日,Shein 高管在一份演示稿中向投资者透露,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585亿美元的年营收,远高于2022年的227亿美元。Shein 还预计,到2025年,平台上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将增长至806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74%,演示稿还显示,该公司已连续四年实现盈利。

据悉,公司2022年的利润收入为7亿美元,较2021年的11亿美元有所下跌,但已经连续四年实现盈利。SHEIN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进行IPO,目前正在积极接触投资者。

SHEIN 是一家国际B2C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主要经营女装,但也提供男装、童装、饰品、鞋、包等时尚用品,面向亚洲市场。2023年1月,有外媒报道称,Shein 正洽谈至多30亿美元的融资,但公司估值降至640亿美元,低于2022年4月给出的1000亿美元的标价。

2021、2022年是跨境电商行业的下行周期,收入与利润受到库存周转、资金周转等诸多因素影响,泡沫被挤压,旧模式面临淘汰,亚马逊封号事件在带来短期阵痛的同时,也将跨境电商带入健康合规的新阶段。在沉寂一段时间后,跨境电商再度引起大家的关注。一方面国内市场红海,国内企业想要寻找海外市场的增量;另一方面,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已逐步从成本优势转化为产品及质量优势,电商出海及全球化成为必然的大趋势。

②零售集合店品牌“赵一鸣”完成1.5亿元A轮融资

赵一鸣零食 2015年创立于江西,近两年业务发展迅猛,已成为江西当地集合零食店第一品牌,门店已扩展至周边安徽、广东、江苏等地。其官网资料显示,公司于2020年10月开放加盟,目前门店数800多家,并以每月新增100家以上数量快速拓展,门店多集中于县域。本轮投资方为良品铺子(603719.SH) 、黑蚁资本。据悉,良品铺子2022年孵化了零食集合店品牌“零食顽家”,已在武汉开出2家门店,2023年将聚焦湖北市场加快拓展。

近年来,主打性价比的零食量贩连锁店备受关注,新老玩家进入跑马圈地加速开店时期。随着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性价比消费备受青睐,并且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为乡镇带来人口红利。同时,物流及基础设施完善后,多层流通环节的经销商体系正逐步被更具效率的新模式替代。多重利好下,零食集合店有望成为下线城市及县域的基础设施。

③皮肤学级护肤品牌“海创生物”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

日前,深圳海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本轮投资方为深创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化妆品原料开发、品牌建设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海创生物成立于2020年,主要聚焦于抗衰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益生菌、药品等生物活性原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目前旗下品牌“海璞诺HEPROA”主要有两条产品线,一条是针对肌肤微生态的功能性抗衰护肤品;另一条是针对肠道微生态的功能性益生菌食品。“海璞诺HEPROA”在售产品主要面向24-38岁年龄层,对抗老、修护、人体微生态健康调节有需求的人群。

2014-2019年我国皮肤学级化妆品市场CAGR高达23.2%,高频和复购支撑皮肤学级护肤品广阔市场空间。对比日韩欧美,我国护肤品人均消费水平和皮肤学级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国产品牌市占率由2015年的15%提升至2020年的30%,抢夺传统国际大牌份额,拥有品牌力和研发壁垒的国产皮肤学级护肤品牌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问答

刀片 电池 在全球是否属于性能最优?

目前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磷酸铁锂电池,其二是三元电池。而刀片电池是比亚迪最新推出的一种动力电池,其电极材料成分为磷酸铁锂电池。那么刀片电池目前在...

我想知道燃油车还能存活多久?

双积分出台,主要为了应对2020年政府补贴退出目前车桩比仅3.5:1,2020年个规划50万个,目前公共充电桩利用率15%很低汽车后市场:质保,电池以旧换新,新能源二...青...

新能源汽车真的可以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吗?

2025年,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15%2020年,新能源销量目标50万辆2025年,全系电气化为蔚来合作,电池与宁德时代合作,混合动力参股科力远,充电与特来电合资...自...

中国是否适合发展纯电动汽车?

张宝林(长安汽车董事长)2025年,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15%2020年,新能源销量目标50万辆2025年,全系电气化为蔚来合作,电池与宁德时代合作,混合动力参...与思...

现在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怎么样?

张宝林(长安汽车董事长)2025年,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15%2020年,新能源销量目标50万辆2025年,全系电气化为蔚来合作,电池与宁德时代合作,混合动力参...与思...

汽油车会不会淘汰成为新能源的市场?

为蔚来合作,电池与宁德时代合作,混合动力参股科力远,充电与特来电合资何小鹏(小鹏汽车董事长)发布量产车G3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很难有利润提高人才待遇,...202...

凭借电动车,中国车企能弯道超车吗?

发动机的气缸数,排量,很多时候比男人的肾还重要。因为这些参数决定了你的气场,层次跟尊严。但几天前的一场会议,法国,德国等都拟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判了燃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