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隔膜疯狂扩产:星源材质想要重夺C位?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让其产业链公司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电池企业,今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企业,都享受了股价暴涨的红利。
而隔膜,作为电池的四大材料之一,其相关企业却并不为人熟知。更不用说,中国隔膜产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心酸历史。
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混合了大量的偶然,中国第一卷隔膜的诞生,和一个叫陈秀峰的年轻人有直接关系。
这个出生于四川成都的客家人,很早就展现出了做生意的禀赋。早年在武汉上大学时,因为家里给的生活费不多,他就在学校里卖自行车,或者在舞会上卖奶粉兑牛奶。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下海淘金者络绎不绝,陈秀峰也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去到这个当时“找工作很容易”的城市闯一闯,首先做起了矿产出口的生意。“自己跑到河南去,把货发到天津,天津又把货发到湛江,然后从湛江再出口到日本。”第一单生意,陈秀峰就赚了30多万元。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他说。
但仅仅两年后,陈秀峰又了解到银行可以分房,随即从蛇口到了深圳市区入职银行工作,做遍了会计、外汇、信贷等各个岗位,直到1998年和哥哥陈良成立了贸易公司,开始从事电子元器件、布匹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在此时的中国,隔膜还是一个相当少见的词汇,几乎鲜有人从事相关贸易。2003年的一天,有人找到陈秀峰,希望进口一种“白色塑料纸”——隔膜。来人告诉他,“这东西可以卖到十几美金一平米。”
陈秀峰随后了解到,隔膜原材料PP、PE等的价格约在2万元每吨,而隔膜成品的价格每吨则超过了300万元。中间的价格差了150倍,这让他原本的贸易事业顿时黯然失色。
无论是对于陈秀峰,还是中国的隔膜产业来说,这一天的意义都非比寻常。
来源:星源材质官网
5年之后,陈秀峰创建的星源材质,搭建起中国第一条干法生产线,并由此开启了中国隔膜的进口替代。如今,较之当年的进口隔膜,国产隔膜的价格便宜了几十倍,供应也不再需要看人脸色。国产隔膜的产能更是远超国外厂商,全球市占率突破60%。中国市场,已成为隔膜消费和生产的主战场。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当下的全球隔膜市场,又面临怎样的机遇和风险?
后发制人
伴随着“蔚小理”等新势力的崛起,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由此也带动了对锂电池,以及上游原材料的需求。
锂电池由四大材料组成,隔膜、负极、正极和电解液,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即便到了2002年,后三种材料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时,隔膜还被日本和美国所垄断,一货难求。
从成本来看,隔膜在电池中的占比并不高,一般在10%左右,相比之下,正极材料则超过了40%。但这并不意味着隔膜的技术含量不高。
作为一层多孔薄膜,隔膜的作用在于隔离正、负极,在不影响锂离子通过的前提下,防止正负极反应造成短路。隔膜的性能、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电池充放电的效率、使用寿命,更关系到电池容量以及使用安全。
按照生产工艺的不同,隔膜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种,干法和湿法。在当前的锂电池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大多采用干法隔膜,三元锂电池则大多采用湿法隔膜。
在中国,这两种隔膜都诞生于星源材质。
隔膜 来源:星源材质官网
和日韩相比,由于国内的动力电池起步较晚,其上游产业链隔膜的发展也相对滞后。日韩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发展隔膜产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在海外高端市场谋得了一席之地。
以日本为例,早在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就推出了商业化锂电池,其政府也在随后制定了锂电池研究计划。2000年时,日本就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不仅能生产隔膜、电极、电解液等主要电池材料,包括组装、测试以及相关制造所需的设备,也都能自给自足。
日本的旭化成,作为全球最早的湿法隔膜生产商,1998年就开发出了性能优异的锂电湿法隔膜产品Hipore。2016年完成对Celgard的合并后,旭化成将其在全球隔膜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30%,位居全球第一。
早期的锂电池,由于替代了镍氢电池在3C等产品上的应用,需求广泛,行业得以迅速发展。日韩的电池产业便乘风而起。相比之下,国内的锂电池产业,则错过了3C带起的浪潮,直到新能源汽车开始兴起,才点燃了发展的小火苗。
如今新能源汽车成为风口,国内车企和特斯拉展开PK的背景下,拥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不被人卡脖子,显得更为重要。加之这一时期国内相关政策开始不断倾斜,资本终于看到锂电池市场的机会。
和3C产品相比,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需求更高。一部手机只需一块电池,而一辆电动车一般需要上千块电池。这意味着,隔膜行业也因此迎来了巨大的风口。
但从依赖进口到逐步完成国产替代,甚至出口海外,中国的隔膜产业一路发展起来却并不容易。
在国内隔膜发展的早期,由于产品竞争力不如日韩,国产隔膜往往只能在低端市场生存,高端市场难以染指。
而隔膜又恰恰是毛利率较高的行业,随着市场需求增加,部分企业盲目扩产,内卷之下,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一些中小企业因此被淘汰出局。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以星源材质为代表的隔膜企业,不但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实现从无到有,引领中国隔膜产业的发展,而且后发制人,在细分领域形成明显优势,最终成为了一方龙头。
星星之火
从决心进入隔膜行业,到生产出中国第一卷隔膜,陈秀峰一共花了5年时间。听起来耗时不短,但事实上,这个速度已经足够快。
在陈秀峰的星源材质成功之前,体制内已经对锂电池隔膜研究了多年。星源材质生产出隔膜后,有新能源领域的权威专家为了到现场确认,不惜特意从北京飞往深圳,其意义由此可见。
事实上,在启动对隔膜的研究之前,陈秀峰对隔膜行业并不了解。在决定自研隔膜后。他找到擅长高分子研究的四川大学助阵,自己则押上身家,并四处筹款。
由于过往的银行经历,找钱的事情难不倒陈秀峰。难点在于,此时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制造隔膜的相关设备,这意味着,星源不仅要自研隔膜的技术工艺,制造的相关设备也需要自己设计,然后再找国外厂家代工生产。中间的曲折可想而知。
“到2006年我们掌握了湿法生产线技术,但湿法生产线投资很大,我们钱不多,所以就决定先上干法。”陈秀峰说。
从2003年到2008年期间,星源材质几乎只有投入没有收入,只能靠两兄弟拿贸易赚的钱来养。直到2008年,星源搭建好了第一条单向拉伸干法生产线,并在8月生产出了第一卷干法隔膜,中国的隔膜产业由此告别了空白。
此后几年,星源持续扩大产能,并逐步获得了包括比亚迪、中航锂电等重量级客户的认可。2010年之后,星源的干法隔膜工艺,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为国产隔膜走出国门提供了可能性。
2013年,星源在和美国同行Celgard的竞争中胜出,成为LG化学干法隔膜的全球独家供应商,并此后合作多年,由此成功开拓国际市场。
从中国隔膜的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010年以前,国内企业势单力薄,几乎所有隔膜都依赖进口。2010-2012年,新能源汽车的萌芽,带动了行业的需求,中国隔膜企业的制造工艺和产能,都有了一定提高,但要满足庞大的市场缺口,依然有很大距离。2012年之后,伴随着较为慷慨的补贴力度,新能源汽车开始爆发,相关上游产业也开始迅速扩产,隔膜的进口替代逐渐得以实现。
如今,干法隔膜几乎不再需要进口,只有少部分高端湿法涂覆隔膜还需要进口作为补充,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2020年,国内93%以上的隔膜都实现了国产化。从全球市场来看,国产隔膜的产能已经超过了海外厂商。根据GGII数据,2019年时全球锂电隔膜中国占比已达55.9%。由于国外需求旺盛、较早锁定产能,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国内隔膜供应紧缺。
这一点,从星源材质的销售情况也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根据财报,从2016年到2020年,星源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均超过25%,其中 2017-2019年,这一比例更是在4成左右。
从2016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星源材质经历了一个爬坡阶段——除了2017年产能提升了不到10%外,其余年份都在以40%-60%的速度扩产。但受制于隔膜价格的下降,其营收长期维持在5亿元水平,直到2019年才首次突破6亿元。
来源:华福证券
2019年之后,隔膜价格止住跌势开始回转,再加上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带来的订单增长,星源加快提产速度。2020年,星源材质生产隔膜7.4亿平方米,同比增幅112.52%,营收接近10亿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星源材质的营收就已经达到了13.14亿元,同比增长115.2%,2.12亿元的净利润更是同比翻倍。市场预期,2021年其营收也将翻倍增长。
而市场上也有更多的隔膜企业涌现出来,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湿法隔膜龙头恩捷股份。其营收从2016年的11.46亿元,一路增长到2020年的42.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
经历了漫长的徘徊后,中国的隔膜市场,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
“跃进”背后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周期内,和锂矿、动力电池等产业链的情况一样,隔膜行业也进入了疯狂扩产的阶段。
星源材质目前已计划在江苏南通和瑞典新建两个扩产项目。作为干法龙头,这两个新项目都瞄准了公司较为薄弱的湿法和涂覆产能。
按照星源的规划,瑞典项目的总投资额为19.72亿元,分为三期建设,达产后其湿法基膜年产能可达7亿平方米,涂覆可达4.2亿平方米,二者合计11.2亿平方米。
相比之下,其南通项目的投资更加激进。该项目的拟投资总额100亿元,同样分为三期,达产后其湿法隔膜和涂覆隔膜的年产能合计将达到30亿平方米。
2020年,星源材质总的出货量大约在7亿平方米左右。新建项目产能释放后,星源的产能或将提高6倍。
同时,根据GGII数据,2020年中国锂电隔膜出货37.2亿平米。由此看来,仅星源材质宣布的产能扩张计划就接近去年我国隔膜总出货量。
想要赶赴这场新能源盛宴的,当然不只是星源材质。
今年年中,中材科技宣布计划投资37亿元,在南京建设年产能10.4亿平方米的隔膜生产线。11月9日,中材又发布公告称,拟投资8.95亿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建年产能为3.2亿平方米的湿法隔膜项目。而2020年,中材科技在国内湿法隔膜市场的占有率就已经达到18%。
作为湿法龙头的恩捷就更不用说了。11月11日,恩捷股份发布和宁德时代合作的公告称,双方将携手投资80亿元设立平台公司,规划湿法隔膜产能16亿平方米/年,干法隔膜产能20亿平方米/年。恩捷股份预计,公司到2022年,产能将达到70亿平方米。
和电池的其他材料相比,隔膜不仅生产周期长,而且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更大。从项目建设到投产,一般需要2年左右,而且为了保证良率,调试设备往往还得花费不少时间。较长的时间成本,反过来也增加了隔膜企业进入高端客户供应链的认证期。
近年来,中国隔膜行业小企业出清,寡头效应越发显现。尤其是湿法隔膜,从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CR3从81.10%进一步提升至84.90%,其中恩捷股份的份额超过了一半,几乎一骑绝尘。
不过,扩产也带来了不确定性。
由于将较多精力放在提升湿法隔膜产能上,2020年-2021年上半年,星源材质在干法隔膜的市占率明显下滑,从45%下降到了26.2%,与第二名沧州明珠的距离已不到3个百分点,后者已经开始挑战其干法龙头的地位。
另外,扩产也导致星源材质资金周转愈发紧张。
2021年三季度星源材质经营现金流2.8亿元,投资现金流-5.7亿元,筹资现金流8.4亿元。
而在今年5月,其在南通项目的投资公告中也提到,项目投资资金较大,远高于目前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水平,同时支付期间较长,资金能否按期到位尚存在不确定性,如遇资金紧张的情况,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投资金额及投资进度。
为此,星源材质或许后续还将通过资本市场增发、债券等形式再融资。
产能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库存压力。财报显示,2020年星源材质的库存为0.4亿平方米,较2019年同比增加45%。
产量的提升虽然能带来规模效应,以进一步压低成本。但从星源材质过往的财务数据来看,其毛利率并未因此得到优化。2016-2020年,其毛利率从61%下降到35%,营业利润率也从35%下降到了10%。
虽然扩张了产能,提升了营收,但从资产收益来看,星源材质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数据显示,其2019、2020年的总资产净利率ROA仅为3%和2%,2016年刚上市时,这一数据为11%。
扩产带来的效益将在未来几年才逐渐释放,但与此同时,在头部玩家疯狂扩产的背景下,隔膜的价格能否稳住,本也是未知的问题。
只是为了奔赴这场新能源盛宴,包括星源材质在内的头部玩家,不得不都下了重注。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特斯拉供应链,看这篇就够了
作者:宇你谈市来源:雪球
昨天三大指数低开,主要是受到了早上伊朗方面给美国基地发“快递”的消息影响 。上午一度强力反弹,但中午快收盘的时候,又传来乌克兰飞机在伊朗坠毁 ,恐慌继续蔓延,下午伊朗的核电站附近又地震了 ,地震,都懂的,咱们邻居那边也经常玩地震。然后下午市场就继续一路向下了,等待着晚上美国的特大爷向全国发表声明了 ,等待着冲突是否继续升级了。今天早上,一看特朗普是这么说的:
一起又恢复了,暗潮汹涌的平静。
下面说题材。重点说特斯拉,花了两天时间整理,值得点个“在看”么?
先说面板概念的大涨 。盘前消息,LGD宣布2020年底停止韩国本土LCD面板的生产 。LGD退出力度和时间是超预期的,原先计划是两年左右退出,现在提前1年完成。
LGD总产量占全球LCD总供给的20%,而韩国关停的部分占LGD产能的60%,也就是
今天先简单说说,具体的价格受到产能影响弹性的估算,以后说。反正是利好京东方和TCL就对了。面板行业的影响,之前发文章就说过了,
回看,2019年12月24日发的文章,“天风面板电话纪要”。
昨天特斯拉概念依然是最强,主要受到马斯克在Model 3的交货现场,跳舞的影响。哈哈,不是,是因为马斯克宣布了Model Y正式启动 。所以今天继续说特斯拉。
近期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也写了几篇,都是根据当天的消息做的第一时间的分析,这里就不在赘述。新来的朋友可以看之前的文章,回顾一下这段期间炒作特斯拉的整个时间线索 。
11月7日的文章,“说好的等,大盘回踩”。(评论特斯拉上海建厂,明确提出:汽车整体产业比较低迷的大背景下,特斯拉相关的链条充满想象力)
12月4日的文章,“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亮点”(评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
12月18日的文章,“新能源汽车,春天又来了么”(评论美国调整电动车补贴政策)
12月25日的文章,“两条主线,新能源汽车和国家大基金2期”(评论近期新能源汽车炒作逻辑)
1月6日的文章,“中东风云再起”(评论特斯拉MODEL 3 降价和19年4季度销量超预期)
今天接着上面的时间线索,系统的总结一下特斯拉的国产化产业链,整个逻辑就基本上圆满了。
总体而言,特斯拉供应链上,电池环节由日本厂商霸占(下面详细说),核心硬件如芯片、毫米波雷达等依然是欧美厂商为主,最为关键的 BMS(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等控制技术则是特斯拉自主研发 。特斯拉BMS涉及到很多专利算法,在相同重量的电池的情况下,特斯拉的续航可以达到最远,目前特斯拉的BMS技术在汽车行业内居于首位。
所以今天分别从这几大占比方向,梳理各自的供应商和潜在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先上个图吧,详细的介绍看下面。
三电中的锂电池分为3大部分:锂电 + 电池管理系统 + 电池热管理 。
1. 锂电池:
松下: 之前一直是特斯拉唯一的汽车级电池供应商。
宁德时代: 消息称与特斯拉达成了初步电池供应的协议,不过目前还未真正打入特斯拉产业链。
LG化学: 2019年,有报道称特斯拉已经与LG达成协议,在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将使用由LG化学提供的NCM811电池。LG化学也随之扩产了南京的电池厂。这个位置的地理优越,方便把电池运往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所以研究LG化学国产化供应链就比较重要:
钴锂:天齐锂业(锂),赣锋锂业(锂),华友钴业(钴),寒锐钴业(钴),格林美(钴) ;
正极材料:
当升科技 (正极材料已应用于特斯拉高端储能项目),杉杉股份,容百科技
负极材料:璞泰来 (石墨),中国宝安 (子公司贝特瑞供货松下)
电解液:新宙邦 (已供货松下),天赐材料,江苏国泰
隔膜:恩捷股份 (已供货松下),星源材质
锂电设备:先导智能,赢合科技
电池连接件:长盈精密 (公司和子公司苏州科伦特均为特斯拉供应商,提供高压软连接)
电解铜箔:诺德股份
电池壳体:科达利 (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电池壳体:凌云股份 (子公司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电池保 护壳: 旭升股份 (铝合金零部件生产生,为特斯拉提供变速箱后驱壳和电池保护壳,13年就开始合作,18年的应收61%来自特斯拉,A股占比最大。)
2. 电池管理系统BMS:
系统总成: 特斯拉自己
PCB板:
沪电股份 (特斯拉直接供应商)
世运电路 (不是特斯拉直接供应商,同构下游零部件供应商间接销售,近期炒作,因为对标沪电股份估值低)。
胜宏科技 (已通过认证,部分供货)
上游的覆铜板有生益科技,华正新材,金安国纪,超声电子
FPC柔性电路板:东山精密 ,上游的压延铜箔公司有超华科技和景旺电子
传感器原件:均胜电子 (首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电路保护系统,已获特斯拉订单进入量产,并于2020年提供第二代产品)
传感器组件:安洁科技 (子公司新星控股供货特斯拉)
逆变齿轮壳体:东睦股份 (为Model S提供两个齿轮壳体和前后两个马达终端壳体的粉末冶金零件,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3. 电池热管理:
散热器:东山精密 (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散热系统铝材:常铝股份 (提供铝材包括空调散热器和汽车热交换系统,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制冷控制元件:三花智控 (全球领先制冷空调元件厂商。Model3独家供应热管理零部件共7个项目,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电机:
感应机电: 这个重要的部分是福田机电做的。
电机磁体:中科三环 (2016年和特斯拉签主驱动电机订单,供货钕铁硼磁体。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铜转子:置信电气
电机磁瓦:横店东磁 (电机磁瓦软磁材料)
马达壳体:东睦股份 (为Model S提供两个齿轮壳体和前后两个马达终端壳体的粉末冶金零件,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电机驱动模块:
电机控制器: 特斯拉自己负责
变速箱壳:旭升股份 $旭升股份(SH603305)$(铝合金零部件生产生,为特斯拉提供变速箱后驱壳和电池保护壳,13年就开始合作,18年的应收61%来自特斯拉,A股占比最大。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电源管理磁材:天通股份
高压继电器:宏发股份 (不同于燃油车,电动车都是高压回路,高压直流继电器比较重要。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电控配件:凯中精密 (间接供货特斯拉)
中控系统:
中控屏幕模组:长信科技
天线产品:大富科技 (2013年开始提供金属结构性天线,特斯拉1供)
视觉运算处理器: 英伟达
地图:四维图新
自动驾驶系统: Autopilot 系统是特斯拉自己的
车载镜头:联创电子 (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人车交互系统:均胜电子 (首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电路保护系统,已获特斯拉订单进入量产,并于2020年提供第二代产品。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空调零部件:三花智控 $三花智控(SZ002050)$(全球领先制冷空调元件厂商。Model3独家供应热管理零部件共7个项目。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
空调压缩机:奥特佳 (通过北美子公司空调国际(美国)公司向特斯拉供货)
车身和底盘以及内外饰: 相比较上面的动力电池和汽车电子,技术含量较低。但国产化硬件的话,仍然会产生不错的业绩预期。
底盘中电动助力转向中的ECU电子控制单元:安洁科技
底盘中悬挂系统的避震结构件:拓普集团 $拓普集团(SH601689)$(业绩弹性比较大)
底盘中悬挂系统的电子胎压控制模组:
保隆科技(作为特斯拉2供,提供TPMS气门嘴和控制器的PCBA)
底部结构件:文灿股份 (从事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特斯拉直接供货商)
车身模具:天汽模 (国内最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商,17年成为特斯拉一供)
车身结构件:威唐工业 (12月30日,公告成为特斯拉直接供货商,提供白车身结构件)
车门:宜安科技 (液态金属汽车门锁扣,15年成为特斯拉一供)
铝合金车轮:四通新材 (获得特斯拉供应商代码)
铝饰条:宁波华翔 (子公司提供铝饰条,特斯拉直接供货商)
发动机支架:广东鸿图 (压铸行业龙头,提供发动机支架,特斯拉直接供货商)
安全气囊:均胜电子 (首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电路保护系统,已获特斯拉订单进入量产,并于2020年提供第二代产品)
内外饰件:永利股份 (孙公司和特斯拉签订框架性协议)
充电:
高压直流继电器:宏发股份
充电线:智慧能源 (子公司远东电缆为特斯拉提供充电设施专业线缆)
充电枪:长盈精密 (公司和子公司苏州科伦特均为特斯拉供应商,提供高压软连接)
充电桩:众业达 (15年在粤东地区,建立第一个超级充电站)
今天干货好多,点个“在看 ”再走?
相关问答
特斯拉电池隔膜 用的什么?1特斯拉电池隔膜使用的是聚合物材料。2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能,可以有效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和电池损坏。3此外,聚合物材料还具有轻量...
特斯拉 采用的 锂电池 真的安全吗?安全差。尤其是相对于磷酸铁锂而言。NCM/NCA材料充电时会往外冒氧气,使用中出事的可能性也高于LFP材料,三元材料电池安全性一直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说到这...
锂离子 电池 的工作原理(图解) - 汽车维修技术网[回答]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锂化合物LiCoO2、LiNiO2或LiMn2O4,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工LixC6,电解液为有机溶液。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图:①电池在...
电动汽车的 电池 为什么不弄成长方体?其实不光锂电池是圆的,电容等器件也是圆的。首先,相同表面积的条件下,圆柱体体积比长方体大,所以单体而言圆柱体的包含能量更多。其次,这应该是最重要的,那...版...
狂投15万亿!全球 电池 巨头开启轰炸模式,什么信号?比亚迪意外登上王座, 特斯拉 突然出招,首富要笑醒?全球动力电池巨头—LG化学计划斥资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55...兴业证券保守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576万辆,年复合增速为34.6%。其中,欧洲2025...
锂电SPAN正极材料是什么-ZOL问答锂电SPAN正极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循环性能。其主要成分是锂和氮化锂,通过特殊工艺制成。这种材料能够有效提高锂...
特斯拉 公开了多少专利_车坛特斯拉公布的专利技术一共有387项。涉及到的方面有:1、电动汽车综合控制。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结构(图) - 汽车维修技术网[回答]超级电容单体主要由电极、电解质、集电极、隔离膜、连线极柱、密封材料和排气阀等组成。1、电极材料要求电极内阻小、导电率高、表面积大、尽量薄;2...
电瓶车用 锂电池 安全吗?重要通知:家有电瓶车的朋友看过来,如果你的电瓶车用的是锂电池,夏季高温锂电池操作不当会发生火灾爆炸,危及生命财产安全。7月18日杭州玉皇山路一辆行驶的电...
特斯拉 技术牛在哪里?[最佳回答]特斯拉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就好比苹果对于智能手机的影响,有先驱者风范,从产品理念到产品性能,从每个创业型公司都特别强调的“梦想”,到为梦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