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中国工信部召开锂资源产业发展座谈会 韩国拟2030年海洋水产温室气体降70%
本周碳中和领域重要事件包括:波兰气候与环境部长:反对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对能源公司征收暴利税;网传美国电动车2024年之后将禁用中国电池 比亚迪董秘回应:电动车行业咋脱钩;宁德时代与宝马集团达成圆柱电池供应框架协议。
科创板日报持续关注碳中和以及相关背后的公司动态、技术研发、投融资等,若您有碳中和相关案例,可通过以下邮箱与我们联系:chinastarmarket@cls.cn。
【热点聚焦】
智能网联车数据有多值钱?有企业称“堪比锂矿” 合规性与安全性也被热议
钠电池蓄势待发?机构点名这一负极材料 宁王、杉杉股份已入局
制氢技术大突破!新装置仅需空气中水分 使用可再生能源驱动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来了?本土操作系统有望加速“上车” 生态将成要角
车厂囤货模式成风险源头?零部件供应商示警:超额下单或将面临库存反噬
【国际概览】
韩国拟到2030年将海洋水产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0%
根据韩国海洋水产部15日发布的《第四期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水产部门综合计划》,韩国海洋水产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30年将较2018年减少70%至120万吨,同时将分阶段扩充滩涂湿地和海洋森林等蓝色碳汇。
波兰气候与环境部长:反对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对能源公司征收暴利税
波兰气候与环境部长莫斯克瓦表示,波兰反对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对能源公司征收暴利税,但可能会单独推出类似的方案以缓解能源危机带来的冲击。
【国内动态】
工信部召开锂资源产业发展座谈会:协同各方加快国内资源开发利用 尽快形成供给能力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组织召开锂资源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一是坚持系统观念,从全产业链审视锂产业发展和价格问题。二是坚持底线思维,抓住当前关键窗口期,研究制定推动锂产业发展相关工作方案。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协同,规范有序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发布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循序渐进降低碳排放强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部署安排,着力推进“六大任务、两大行动”的落地见效。“六大任务”:一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深入推进节能降碳,三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六是深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两大行动”:一是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发布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分业施策、持续推进,循序渐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总量;二是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行动,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装备。
住建部:将加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推广力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推广力度,加快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让“中国建造”贴上绿色标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网传美国电动车2024年之后将禁用中国电池 比亚迪董秘回应:电动车行业咋脱钩?
对于美国IRA法案要求,2024年之后将禁用中国电池的传闻,比亚迪董秘李黔15日下午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没看出来,电动车行业咋脱钩?在电动车行业,美国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靠加大补贴来扶持,而中国已经完全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了。”天风证券电新团队也发文称,IRA法案只是说:从2024年开始,电池成分中包含任何产自“特别关注国”名单中的国家(中国在列)将不再适用补贴,并没有禁用的要求。
1-8月国内光伏电站开发企业支架招标规模超35.5GW
今年1-8月,国内光伏电站开发企业支架招标规模超35.5GW,国家电投、中国电建、大唐集团招标量居前。共计27.8GW项目定标;70家企业中标,包括江苏国强兴晟、中信博、天合光能、瑞丰达金属制品、中国电建旗下企业、金海新源、苏州聚晟太阳能科技、江苏燕山光伏、安泰科能源等。
广东: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完善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布局及服务设施,降低清洁能源用能成本。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城市新增、更新的公交车全部使用电动汽车或氢燃料电池车,各地市新增或更新的城市物流配送、轻型邮政快递、轻型环卫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行业动向】
宁德时代与宝马集团达成圆柱电池供应框架协议
宁德时代与宝马集团宣布达成一项长期协议,从2025年开始,宁德时代将为宝马集团“新世代”车型架构的纯电车型供应圆柱电池。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为宝马供应标准直径为46毫米的新型圆柱电池,这些产品将在位于中国和欧洲的两座电池工厂生产,每座工厂供应宝马的年产能高达20GWh。
对于四川宜宾静态管理的影响,宁德时代方面回应称,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四川时代在闭环管理下有序进行生产工作。
欣旺达:拟120亿投建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欣旺达公告,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宜昌市人民政府、东风集团及东风鸿泰签署《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该项目投资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电芯、模组、PACK和电池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该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建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投资约80亿元,规划建设20GWh动力电池项目;第二期投资约40亿元,规划建设10GWh动力电池项目。
通威股份:签订约1033.56亿元多晶硅产品销售合同
通威股份公告,2022年9月—2026年12月期间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计划向公司旗下子公司合计采购约38.28万吨多晶硅产品,预计销售总额约1033.56亿元人民币(不含税)。
变相降价?特斯拉对月底前提车国产车型补贴8000元保费
记者从特斯拉方面获悉,对于自9月16日到9月30日完成提车的车主,若选择在特斯拉店内购买保险,可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保险补贴可直接用于减免车价。该活动针对所有中国产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车型新车,补贴价均为8000元。
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扩建计划被无限期推迟
据柏林-勃兰登堡广播公司报道,德国地方当局已经无限期推迟了对特斯拉在柏林附近扩建工厂计划的投票。当地官员称,柏林超级工厂所在的格林海德(Gruenheide)当地议会在本月的会议上不会讨论引入必要的发展计划。
天合光能:签订212.1亿元高纯硅料原料采购合同
天合光能公告,与南玻集团签订高纯硅料长单采购合同,合同约定2023-2026年,公司向南玻集团采购高纯硅料原料产品,预计采购数量合计为7万吨,预计采购金额合计为212.1亿元。
亿纬锂能:将为德国宝马集团NeueKlasse系列车型提供大圆柱锂离子电芯
亿纬锂能公告,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收到德国宝马集团的定点信,将为德国宝马集团NeueKlasse系列车型提供大圆柱锂离子电芯。
华友钴业: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拟合作建设高压酸浸湿法项目
华友钴业公告,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合作建设高压酸浸湿法项目,本项目计划年产能为60000吨镍金属量的氢氧化镍钴产品(MHP)。如果可供应的褐铁矿增加,双方将考虑扩大本项目产能。
【技术与投融资】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实现重复使用
我国自主研究设计的某型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实现重复飞行试验验证,这也是国内首次实现液体火箭动力的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主要动力装置,具有高性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等优点。此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液体火箭发动机重复使用技术进入工程应用阶段,为我国快速大规模进出太空提供了坚强的动力保障。
DCM、将门增加投资河森堡机器人
AI智慧庭院方案解决商“河森堡机器人”获得产业合作方的战略投资,老股东DCM、将门持续加码。两个月前,河森堡刚获得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本次融资后,河森堡将加强智能算法平台+模块化功能组件建设,并采用地平线“自动驾驶级别“的芯片与技术,为市场提供新一代模块化智能庭院机器人。
耀途资本领投“中能创”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光伏公司中能创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耀途资本领投,正轩资本、同创伟业、拓邦资本、分享资本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大尺寸无主栅异质结的量产线建设、下一代产品研发及团队扩充。中能创主营异质结电池(HJT电池)。
智绿科技完成数亿元新一轮融资
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供应商智绿科技完成数亿元新一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元禾控股、建银科创基金、海通创新、华控基金联合领投,同创伟业、临芯投资、小米产投等机构跟投。募资金将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充电连接、高压配电单元等产品的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垂直整合核心供应链制造能力,完善商业化布局。
“追锋汽车”完成数千万元A轮投资
车载声学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追锋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股权融资,由咏圣资本、拉尔夫创投共同投资。
小米造车,前途未定
“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一定得跟着风走。此时此刻,风口在智能电动汽车。”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说道。
从2021年,小米高调宣布10年投资100亿美元下场造车开始,到现在,距离小米汽车2024年实现量产的目标只剩不足一年。
尽管相较于远赴海外的贾老板“九年磨一剑”的速度,小米造车的进展已经快了许多,但2年时间,汽车市场风云变幻,智能电动汽车的风吹了好几年,一批企业已经“上了天”,也有不少被席卷成残渣,小米造车也到了冲刺阶段。
图片来源:小米
在5月的媒体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造车进展一切顺利,已进入研发加速阶段,今年夏、冬季将分别进行夏测和冬测,小米汽车将按照原计划在明年上半年上市。
近期小米一系列的高层职位变动,似乎也在揭示着小米正在为全力冲刺做好准备。包括汽车部副总裁黄振宇兼任汽车部供应链部总经理,接替此前负责供应链的小米汽车部副总裁李肖爽,李肖爽则将兼任汽车部市场部总经理等。
只是,善于追逐风口的小米,真的做好量产以及面对市场竞争的准备了吗?
烧了不少钱
跨界造车,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华为造车,迷雾重重;百度集度,还未量产;赴美6年的贾老板,历经9年,才拿出自己第一款车,又不知有多少消费者会因其逾30万美元的售价望而却步。
开局就放出狠话的小米,选择的是全资造车的道路,也是一条烧钱之路。
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集团一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59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32亿元;毛利为116亿元,同比减少8.8%。研发支出为41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11亿元。在过去的2022年,小米汽车研发费用为31亿元。
图片来源:小米业绩公告
急着赶风口的小米,相较于百度、华为等企业,入局本就稍晚,拿钱换时间,是小米的唯一选择。但小米的研发费用放在整个汽车产业链,并不算多,类比蔚来,其2022年研发投入达108.4亿元.
研发投入是一部分,投资、收购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小米集团及旗下投资机构,广泛布局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涉及智能电动汽车三电、芯片、自动驾驶等诸多板块。
2021年8月,小米斥资7737万美元(约合5亿元人民币)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的所有股权,该公司主要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应用提供包括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在内的全栈软件解决方案。算是小米在智能化领域的一次大手笔。
2021年9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黑芝麻智能,其是小米宣布造车后,对汽车芯片环节的第一笔投资。在动力电池方面,卫蓝新能源、中创新航、赣锋锂电、蜂巢能源等多家电池上下游企业小米汽车都有出手。
成立于2021年9月的小米智造基金,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上游供应链、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消费电子等与公司产业链相关的企业进行投资。成立不足两年,小米智造同样频频出手,例如,今年其完成了对上海追锋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的千万元级A+轮股权融资。其投资领域涉及爱科微,飞锃半导体等芯片制造商,以及锂电池等汽车更细分的领域,如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制及生产的法恩莱特,汽车电阻制造商鼎声微电等。
今年3月,小米智造基金完成了第二轮规模为27亿元的募资,结合去年7月公布的63.3亿元首次募资额,小米智造基金募资总额已达90.3亿元。
不仅如此,小米还启动了自研芯片和AI大模型等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金的项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为小米造车输血的智能手机等业务,正在面临下滑的风险。
根据IDC的报告,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亿部,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同比下降幅度超过11%。作为小米主营业务的手机板块同样难以避免,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智能手机销售收入仅为1672亿元,同比(2089亿元)下滑近20%。
去年小米实现总收入28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85亿元,营收、利润同比双双下滑。今年一季度小米手机、智能硬件、互联网服务这三大主营板块的收入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比跌幅分别为23.6%、13.6%和1.2%。
不过,受小米大力削减费用的影响,一季度小米利润表现尚佳,经调整净利润转正,同比增长13.1%至32亿元。另由于小米提升了中高端手机的出货比重,集团毛利率创下了19.5%的新高。
持续为造车也输血影响了小米的利润表现,小米正在寻求开源节流的办法来提升利润表现。
很现实的一点,宣布造车之时的小米集团正处于巅峰状态,兵强马壮,市值曾一度突破9000亿港元,但如今的小米市值已经跌落至3000亿港元左右,两年时间蒸发了近6000亿港元。
图片来源:雪球
有什么成果
持续输血的造车项目,什么时候能够回馈集团成为一个问题,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推出首款车型,第一年计划销售10万辆,此后三年累计销售90万辆。
说实话,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哪怕是自带流量的小米。类比蔚小理,直至2022年,蔚小理才实现年销量突破10万的目标,至于累计销量突破90万,一家都没有实现。小米要靠什么来支撑起其销量目标?
小米这几年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首先在人才方面,从宣布造车之日开始,小米就到处挖人,包括原上汽通用五菱市场负责人周钘和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以及原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北汽新能源执行副总经理于立国等人。
对于造车,小米是个门外汉,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失为良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人才需求高涨,跨界造车企业更是求贤若渴。
除了高管,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集团研发人员数达到16458人,占员工总数50%以上,其中小米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
再从技术上看,小米从自动驾驶、芯片等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领域入手。以自动驾驶为例,去年8月,小米集公布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展,小米自动驾驶项目第一期投入33亿研发费用,彼时其自动驾驶专属团队规模已超过500人。其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梯队。
图片来源:小米
小米的自研和投资成果被阶段性的放出风声,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并未得到市场检验的技术,显然还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胃口,只能等真正上市再看具体表现。
某行业分析师表示,小米的研发实力值得认可,但当智能电动汽车同质化愈发严重的今天,小米生态可能才是小米汽车上市后的主要竞争力来源。
再就是制造方面,在造车之初,小米汽车就计划在北京亦庄建设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落户北京后,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
从研发到制造,小米似乎都已做好了准备,但小米是否具备造车资质,还是个问题。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流传,小米汽车已经从有关部门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不过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距离实现量产的目标,小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前景怎么样
总体来看,小米造车的前景,还不太明朗。
在6月8日比亚迪的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提到,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不竞争不会有繁荣,竞争才有优胜劣汰。
“企业制胜首先要有核心科技,新能源汽车变革是一场技术革命,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活下来,如果只是简单拼装,活下来概率很小。其次,要有好的战略方向,行业机遇窗口期只有3-5年,车型、技术路线选择很重要。”王传福说到。
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造车门槛没有那么高,小米汽车可以通过自研或投资收购来快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不提雷军和小米自带的流量光环,小米的智能生态、营销渠道、研发实力、技术储备,以及性价比等都是其重要武器。
芯片、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小米也已广泛布局,小米一直强调造车进度超预期,但首款产品始终没有公布具体细节,以至于业内对其产品的竞争力有不少质疑。
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的竞争格局依然转变,近期长城对比亚迪的公开举报,引起轩然大波,也将汽车竞争的激烈态势摆到了台前。
雷军曾称小米首款汽车价格区间为10万-30万元,这是最卷的汽车市场,意味着小米汽车将和比亚迪、蔚小理等主流玩家拼刺刀。
假定小米汽车明年能顺利量产上市,小米需要面对的是饱经风霜的一群“老油条”们,经历价格战、拼刺刀的一众新老车企,早已习惯拳拳到肉的竞合,谁也不会想把嘴里的市场份额让出去。而还没经历风暴洗礼的小米,届时拿出的产品,能很好的应对竞品吗?还有待商榷。
经验这东西,越久越值钱。
好的一点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市场,已经被培育起来,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后入局的小米汽车能少走很多冤枉路。
但小米想做的并不是单纯靠卖汽车挣钱,类比小米智能生态,小米想做的是占据汽车产业链,与其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如出一辙。
只是,小米汽车业务长期亏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直到如今只有比亚迪、特斯拉寥寥几家新能源车企逃脱亏损泥潭,小米或许也不能免俗。
某业内人士认为,消费电子产业链的重心开始从智能手机向智能汽车倾斜,对于小米而言,造车的长期价值远高于其现在投入带来的损耗。换而言之,小米正在一个确定的市场,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结语
回到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之际,雷军说到:“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毫无疑问,智能汽车是小米寻求的未来增长曲线。转眼两载,家大业大的小米还有足够的资本支撑造车以及此后的阶段性竞争。
只是小米还要烧多少钱,到时候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汽车产品呢,或许值得期待。
相关问答
追锋锂电池 怎么样?好风驰锂电池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最大优点是寿命长,风弛锂电池具有免激活特性在运用锂电池中应留心的是,电池放置一段时刻后则进入休眠状况,此时容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