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锂电池 贵州兴锂:实验室里的年轻人

小编 2025-01-22 聚合物锂电池 23 0

贵州兴锂:实验室里的年轻人

“如果把动力电池比作蓄水池,那么,‘锂’想的负极材料就能容纳更多的锂离子,让水池更深。”

……

6月11日,记者刚到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门口,就听到室内传出一阵讨论声。

走进实验室,只见五六个年轻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有的在做实验,有的在记录数据……一派繁忙的景象。

刚才讨论的两人中,清瘦健朗的是公司技术部主任杜志伟,说话慢条斯理的是技术员潘建辉。

贵州兴锂是一家从事锂电池电解液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我们是贵州产能最大的锂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公司董事长李兴涛介绍说,公司于2017年8月入驻位于凯里市的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先后投资1.3亿元,建成一期4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电解液2万吨,产品辐射西南地区和泛珠三角区域。

作为异军突起的新能源产业,贵州兴锂成立之初,面临技术、效率、成本、市场等诸多挑战。

如何攻坚克难、走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破解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李兴涛说,公司创建伊始,便将创新理念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公司注重产学研结合,巧借“外力”为企业发展添活力。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和广东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汇聚了众多经验丰富的博士、硕士,组建起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

公司广纳高层次人才,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搭建自主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我们主攻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主材研发,成果多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说起公司取得的科研成果,李兴涛如数家珍。

这一项项“硬核”科技成果的背后,凝结着贵州兴锂研发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被称为锂离子电池的“血液”。

2021年初,由李兴涛领衔的攻关团队,开始自主研发一种防胀气新型锂电池电解液项目。

该团队主要由一批“90后”青年科研人员组成,平均年龄30岁,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杜志伟、潘建辉、罗道航、雷敏、李兵、张天祥是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

当时,正值春节临近,一场风雪过后,凯里地区气温骤降,街上冷清了不少。

但在该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里,针对新项目的研发,这群年轻人却讨论得热火朝天。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由于意见不统一,团队分成了三派。”当时的情景,杜志伟至今记忆犹新。

潘建辉认为,应该从锂盐的角度去考虑,提高电解液抗氧化能力。

雷敏、罗道航建议,可以从添加剂的角度去尝试,促进锂盐溶解。

李兵、张天祥则坚持,最好从溶剂的角度入手,增加碳酸酯类电解液浓度。

“那就三个方案同时研发。”杜志伟回忆说,由于当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根据三个方案最后的实验数据,来确定研发方向。

为了抢时间,科研队员们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查资料、做实验。

“每隔两三天才回家一次,晚上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杜志伟说,那是一份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艰辛历练。

一年后,他们把研发出的电解液,送到鉴定部门进行测试。

当专业测试人员给注入电解液的电池接上电源后,电池慢慢鼓胀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正当大家认为实验取得成功时,随着“嘭”的一声响,电池突然爆炸,液体流了一地……

试验失败了!

挫折面前,杜志伟和同伴们没有气馁。

一次次测试,一遍遍修正……

终于,在历时两年半、历经上百次试验后,防胀气新型锂电池电解液终于研发成功。

喜讯传来,大家欢呼雀跃,击掌相庆,沉浸在来之不易的成功喜悦之中。

“那天特别激动,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向低调、沉稳的杜志伟也不禁喜形于色。

今年4月,这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新质生产力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项项科研成果加快走出实验室,跃上“生产线”,走向国内外市场。

目前,该公司共获得知识产权2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拥有硅碳、钛酸锂、磷酸铁锂、高镍等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储能、5G基站、3C数码电子等各个领域。

2020年10月,该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22年9月,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实现了黔东南州本土民营企业“零突破”。

2023年11月,该公司二期工程正式开工,规划建设年产30万吨电解液生产总部基地,投产后预计总产值可突破10亿元。

奋勇争先,百折不挠。实验室里这些年轻人,以实干担当时代重任,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闪耀。

来源《黔东南日报》

编辑 赵雨思

二审 王太师

三审 李玲

贵州造“新三样”向新图强|我省着力推动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高质量发展

2月底,在铜仁大龙经济开发区,红星电子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中伟股份电池材料中试研发车间改扩建项目、汇成电池新材料产业园三期工程等园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是贵州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新能源“新三样”趁势成长,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围绕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贵州加快提升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模效应和质量效益,力争到2027年总产值达5000亿元。

这是贵州推动“富矿精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成果。贵州矿种多、分布广、储量大、品位优,已发现矿产137种,其中,锰、磷、铝资源储量居全国前3位,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发展有良好基础。

贵州立足本土丰富的矿产资源,启动“电动贵州”建设,制造业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为基础,打造从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推动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向新图强。

鸟瞰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朋城 摄

向新图强 锂电精品化

新材料版图上,锂电企业越来越强。2023年,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255亿的品牌价值荣膺“中国品牌500强”称号,排名第295位。

“‘新三样’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投入门槛高,动辄需要几亿元、几十亿元的资金投入,难以依靠‘人海战术’实现规模化生产。”贵州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学院教授伍国勇说。

在创新要素的投入上,中伟股份持续保持饱和投入,从2020年至2023年6月底,累计研发投入超24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超80%,保持高速增长,确保研发投入强度。

中伟股份技术人员调试设备(企业供图)

除了龙头企业保持高研发投入外,中小企业在预算中同样留出更多资金。3月以来,位于毕节高新区锂电池产业基地的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人都在期待新设备上线,更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可将企业锂电池材料年产量将从2000吨提高到3000吨。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14点52分,贵州板块指数涨幅达2%,成交98.95亿元。板块个股中,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安达科技进入涨幅最大的前5个股,分别涨11.40%、7.16%、6.02%。

“多个新能源车型降价促销,带动锂电产业链终端需求回暖,碳酸锂价格上涨带动锂电产业链价格上涨。”针对当前市场环境,伍国勇说,企业更要依靠科技创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基于贵州锰、磷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中伟股份、贵阳弗迪等新能源新材料头部企业聚集于此,精益求精,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储能技术路线广泛应用,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产业化推进,三元前驱体、湿法净化磷酸、电池级硫酸锰等原辅料产量达到全国领先。

数据显示,贵州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20年120亿元增长至2023年695亿元,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铜仁市万山区万仁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焊接车体作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摄

向新而行 智动力造车

高速公路上,绿牌照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截至2023年12月22日,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7.48万辆,较2022年增长11.53万辆。

就职于贵阳一家大数据科技公司的90后方俊,去年前购置一台新能源汽车,今年从贵阳到遵义茅栗镇的返乡路上,意外地实现了“充电自由”。方俊说:“开始还是提心吊胆,担心要找桩、等充电,实际上都没有发生,高速服务站和镇上充电设备都很完善。”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贵州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去年9月实现了1145个乡镇充电桩全覆盖,今年还将新建充电桩6000个。

在贵阳市经开区的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工人在装配车体部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摄

同时,推动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等项目取得新进展。从整车制造来看,奇瑞万达、吉利、忠辉重工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均拥有完整的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设计、研发、验证体系,并持续表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忠辉重工2023年生产观光型车辆近2000辆,产量实现翻番。“通过去年两次电力扩容,我们的生产用电需求得到很大满足,2024年产量将进一步提升。”忠辉重工总经理王有隆说。

在贵州翰凯斯PIX数字制造工厂,工人正在对低速无人驾驶小巴车进行调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摄)

此外,把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机遇。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攻无人驾驶领域,生产的各类无人驾驶车辆已经走向全球30多个国家。

贵州将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奇瑞汽车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奇瑞电动轻卡重卡、吉利电动汽车产能释放,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威宁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二期光伏区——贵州金元威宁能源龙场电站。刘大珩 摄

向新攀高 “风光”无限

乌蒙山上,“风”“光”越来越好。2023年贵州统调风、光新能源发电量达23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创历史新高。

“长远来看,人工智能耗能大幅度增长,在全球‘双碳’目标的约束下,新能源发电装机的增长也会更快,由此带来新能源投资机会不容忽视。”伍国勇说,“碳足迹”正成为“外贸新三样”出海的新要求。

日前,宁德时代13大产业基地之一的贵州基地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26碳中和认证证书,标志着该基地于2023年达成工厂碳中和,成功跻身零碳工厂行列。该基地在投产前,屋顶19.47M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就并网投入运行。

贵州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在黔东南凯里炉碧工业园区投产。资料图

3月2日,贵州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在凯里炉碧工业园区投产,该生产线日产光伏玻璃和太阳能光伏玻璃1250吨。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5亿元,可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

一个多月前,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威宁制造基地光伏组件二期生产线投产,年产2.4GWN型TOPCon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全面完成建设。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2023年,全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快速推进,相关行业投资增势良好,全省太阳能发电投资比上年增长86.5%,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75.8个百分点。

瞄准“高效清洁”优化能源结构,因地制宜设计布置“山地光伏”,大力探索“光伏+农业”“光伏+公路”“光伏+储能”等多场景综合开发应用,加快光伏项目建设,在产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贵州将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编辑 管云 骆航念

二审 王远柏 李姗 胥芬芳

三审 岳振

相关问答

凯里 到都匀顺丰快递多久到?

一、距离市内市外,省内省外的时间是不一样,省外正常要第2天或第3天才能到。二、货物限制有些限制型产品,比如产品有锂电池,不能走空运,只能走陆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