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锂电池 固态电池加速“上车”,未来液态电池还有机会吗?|钛度车库

小编 2025-04-03 锂离子电池 23 0

固态电池加速“上车”,未来液态电池还有机会吗?|钛度车库

图片来源:AI生成

最近,不少企业固态电池“上车”的时间表再次更新。

4月3日,蔚来汽车宣布150kWh固态电池步入量产阶段,计划在第二季度上线投入使用。紧接着4月8日晚间,智己L6开启预售,凭借“超快充固态电池首次量产上车”赚足了眼球。

此后,上汽、长安、广汽纷纷跟进更新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表。从各家发布的信息来看,基本都集中在2026年。

头部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也纷纷对外官宣固态电池规划以及量产时间表。

一直以来,关于固态电池的上车时间都存在诸多不同意见。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其著作《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中提到过,“关于固态电池商业化时间的预测,人们的看法大相径庭。乐观者认为其即将到来,而悲观者则认为至少还需等待10年。”

然而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或投入约60亿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政策的扶持、车企不断更新上车计划,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分歧是否也会随之消弭?赛道的春天是否很快就要出现?

关键的2026年

虽然固态电池存在量产困难、单价昂贵、工艺复杂等挑战,但由于它无论在能量密度、充电速率、安全性、循环寿命还是电芯热管理上的表现上,其都要优于液态锂电池,甚至被称为“梦想电池”而备受瞩目。

4月8日,智己汽车正式推出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并首搭智己全新轿车智己L6。

除了智己之外,上汽集团在5月24日举行的上汽集团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表示,上汽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并于2025年在上汽自主品牌实现规模搭载。

去年,钛媒体App在《固态电池“上车”倒计时|钛度车库》一文中就曾提到过上汽和清陶能源在2023年下半年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按照计划,2024年将通过智己品牌推出搭载清陶第一代固态电池的车型,2025年新一代固态电池预计将达到“10万辆级”大规模量产落地。

同样选择“2026年”这一时间点的还有广汽和长安汽车。

4月12日,在广汽集团举办2024广汽科技日活动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2024年广汽科技日上表示,广汽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上车,首先搭载于昊铂车型。

4月19日,长安汽车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集团研发的半固体电池将于2026年年底上市。

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也在近期宣布了固态电池的最新进展或计划。

欣旺达则规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则是稍晚一年,前者计划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后者在不久前发布了第一代全固态金石电池,计划在2027年小批量装车实验。

无论是车企自研还是电池厂商,为什么会不约而同选择2026年呢?

从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看,2018年-2021年是产品规划和研发期, 行业内的各大电池厂商的产品已逐渐接近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上限。

2022年-2025年是应用期,也是目前行业所处的阶段,市场上逐渐出现搭载固态或半固态电池的车型及产品 ,比如智己L6、昊铂、蔚来ET7。不过,这个阶段即使是半固态电池成本依旧很高,比如蔚来在6月份正式上线的150度电池包,就是半固态电池,由于成本高的问题,据悉一块电池就相当于一辆ET5。因此,蔚来开始采取的按天出租的方式,最低日租100元,而此前蔚来的换电服务中只有月租或年租。

长安汽车先进电池研究院副总经理、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动力开发部副总经理杜长虹表示,固态电池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材料开发、电芯开发、工程化、千辆级量产以及万辆级量产。五个阶段之后,就可以实现大批量商业化发展。

如果从部分车企和供应商的规划和进展来看,2026年或许正是固态电池市场迎来成熟期的开端。

“固态电池”概念惹争议

车企着急宣传固态电池上车,关于概念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智己在推出固态电池上车的消息后,比亚迪腾势汽车总经理兼首席共创官赵长江就在微博上表示,“这个时候在宣传半固态车用电池的,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争议呢?从智己CEO刘涛与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在直播中看到,清陶能源为智己L6提供的电池中的电解质材料为一种固态的白色粉末,虽然不是“液态”,却需要“润湿剂”辅助使用。其中,液态浸润剂的含量为10%。

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差别关键是固态电解质材料,也就是由液体换成固体。但作为一个新的赛道,不可能某个时间节点一次性地推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就有企业增加了一部分浸润的液体,作为全固态电池的一种过渡形态,就有了“半固态电池”的概念。

业内普遍认为,根据电解质液含量的不同,电池可以分为液态(10-25wt%)、半固态(5-10wt%)、准固态(0-5wt%)和全固态(0wt%)四大类。

也就是说智己L6搭载的是一款半固态电池,而非人们所认知的全固态电池。从广义的角度,有人认为“半固态”“全固态”都是固态电池的范畴之内,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像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指出,半固态电池是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之间的一种过渡产品,但不能直接称之为固态电池。

仔细去观察各家的产品信息不难发现,虽然发布的都是半固态电池,但一些厂商却在宣传时都特意提到了产品是全固态电池。

因此,如果去定义今年固态电池的进展时,就如杜长虹所说,“2024年是中国半固态电池的‘上车’元年”。

概念的争议依旧存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车企、电池厂商都在着急将固态电池上车。之所以会加快脚步,或许就像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所说,全固态电池领域已形成一个新的竞争局面,“谁能够真正率先量产,谁就会占据新的主导权。”

尤其是在当下车企竞争激烈且日趋同质化的时候,利用固态电池技术做差异化竞争,既有利于破解高度内卷的困局,也有助于中国车企更高质量参与全球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日韩车企大多给出的固态电池商业化时间是2027年。与日韩车企相比,国内车企给出的量产时间稍早一年,或许也有提前一步加速赶超的意味在里面。

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警告,日本和欧美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意图改变目前在液态锂电池方面落后于中国的局面。

过去宁德时代对固态电池的研发并不算积极。3月底,曾毓群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时表示,将固态电池推向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电池寿命相对较短,以及在车祸中电池可能发生破裂等潜在风险。

与此同时,他还提到,“宁德时代研究团队的目标不是固态电池,而是使用半固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和凝聚态电池,其原型已投入生产。”

但在近日,宁德时代却“改口”,正式落实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如果用1-9数字表示全固态电池的成熟度,宁德时代目前的成熟度在4的水平,目标到2027年到7-8的水平。

转变的背后,或许还有电池产业持续调整所带来的压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宁德时代“躺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据宁德时代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797.71亿元,同比下降10.41%;归母净利润105.10亿元,同比增长7.00%,已连续两个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其在固态电池的关注和投入,不仅是对当下市场需求的响应,也是对未来新技术路线的持续进攻。

未来液态电池还有机会吗?

虽然固态电池的概念仍然存在诸多争议,但中信证券5月31日研报就指出,若国家为车企和电池企业提供资金鼓励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量产应用的进程或有望加速。

那么,随着固态电池的逐步发展,未来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谁主沉浮?是不是未来液态电池就没有机会了?

安徽得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林志宏表示,电池成本在中国电动车发展历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电池成本关乎用户能否买单、最终能不能商业化以及能不能大规模普及等问题。”

李峥表示,任何产品的成本是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物料,另外一部分是制造成本。前期可以通过低物料成本的技术,更快达到规模化,最终实现规模化降本的效果。在这个路径上,在液含量降到5%的阶段,电池的单价就能有大概10%-30%之间的成本优势,而到全固态这一步,因为材料选择的面更宽,最终会有40%的降幅。

不过李峥也坦言,固态电池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产业链中存在的多个难点。首先,由于传统的液态电池的生产线并不可能用来制造全固态电池,因此一开始设计的产能投放并不会很大。另外,全固态电池对于整个电池材料体系的致密程度要求非常高,对制造的缺陷相当于零容忍。

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各有优缺,更何况固态电池还处在加速的前期,因此对于未来液态电池还有没有机会的疑问,杜长虹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将并行发展,“现在很难说谁主沉浮”。

他认为,以铁锂为主的液态电池兼顾了成本和寿命的优势,长远来看应该还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不过,固态电池通过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路径,将来会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助力新能源汽车普及。

对于固态、液态电池取舍问题,欧阳明高也有类似看法,他曾表示,日本、欧洲发展全固态电池就是要颠覆中国的优势,我们恰恰相反,要保优势、防颠覆,攻克全固态,兼顾优化液态锂离子电池。“我们不能扔液态锂离子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我们的优势强项,今后几十年还要靠这个吃饭。”

根据全球资讯机构SNE research去年发布的报告,到2030年,全球液态锂离子电池供应量将从2023年的687GWh增加到2943GWh,增加4.3倍,占电池市场的95%以上,全固态电池的供应量则会从2025年开始的0.2GWh,增加到131GWh,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左右。

欧阳明高在今年年初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上就表示,对于汽车技术而言,1%是很重要的市场份额,所以全固态电池的市占份额不需要替代到50%,替代1%就已经具有突破性意义。

而现在,就如李峥所言,“全固态电池还没有真正进入量产阶段,处于像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液态锂离子电池积累的状态。”未来,成本、技术与市场接纳度的平衡缺一不可。(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固态电池“大战”爆发

近日,全固态电池有了新突破!

中科院之声微博官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出一种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该材料在具有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固有优势的同时,相较其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更加低廉、更适合商业化。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概念持续火爆,国内外各大车企、电池供应商、科研院所的技术竞争持续升温,全固态电池量产大战一触即发。

固态电池持续火热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板块相关概念多次走强,在诸多项目接连落地和技术不断突破后,固态电池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

近日,四川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项目在宜宾市启动,总投资额高达95亿元,该项目由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及成都赛科私募基金投资建设,分两期建设。

此外,宁德时代公开了一项最新获得的固态电池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特斯拉也于近日公开了一则固态电池专利信息,其研发团队用新材料将电池循环寿命提升了10%。

大众汽车7月11日宣布,将大幅提高与美国初创公司QuantumScape开发的固态电池产量,目标是将这项技术引入更多车辆。美国固态电池厂商Factorial于今年6月初宣布,将向其开发合作伙伴梅赛德斯-奔驰提供下一阶段的固态电池B样品。

量产方面,7月3日,电池企业欣旺达透露,预计可以在2026年将聚合物体系的全固态电池成本降至2元/Wh,与半固态电池成本接近,这也是欣旺达首次对外详细公开在全固态电池上的进展。同日,宁德时代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除宁德时代、欣旺达之外,清陶能源、中创新航、蜂巢能源、辉能科技、赣锋锂业、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力神电池等动力电池厂商均公布了各自固态电池的上车计划。海外电池厂商LGES、三星SDI等亦加速推进固态电池布局,计划2027年至2028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车企也陆续公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计划。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联合研发的光年固态电池将于今年10月实现量产上车。广汽集团表示,其自主研发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将于2026年量产搭载于广汽昊铂高端车型,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集团研发的半固体电池将于2026年年底上市。此外,蔚来、赛力斯、哪吒等车企也宣布了半固态电池装车量产计划。

打开电动车时代大门的钥匙

本就很热的固态电池,近来又被添了一把政策的火。

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若是能够落地,这将是中国政府部门首次对固态电池研发进行规模资金支持。

动力电池行业资深人士杨光辉 分析,很多车企和供应商把目光锁定固态电池,与电动汽车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发展缓慢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除去政策补贴、政府基建等外部原因,单纯将电动汽车与燃油车本身相对比,电动汽车在安全性和续航里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即便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如此发达的环境下,上述用车痛点也依然存在。

固态电池恰好能弥补这些缺憾。固态电池有四个优点,一是充电速度更快,在不增加电池重量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显著提升。二是能量密度高,这就意味着其在续航里程上可以做得更好。三是电池安全性更高,固态电解质不易燃烧、不易爆破、无电解液走漏、不会在高温下发生副反应,安全性大幅提高。四是电池循环寿命更长,电池是有生命的,一般用得越久电池损耗得也会更加厉害,导致容量下降,而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明显延长。

杨光辉指出,如果要让电动汽车未来在市场上真正凭借自身的性能特点来吸引用户,固态电池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固态电池技术的真正突破和商业化落地,将会彻底颠覆目前的电动汽车行业。可以说,固态电池是一把让电动汽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钥匙。

他进一步指出,与当下液态锂电池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不同,固态电池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存在多种技术路线的并存与探索。而且,固态电池的成败在于电解质,也就是说产业链的培养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3~4年内完全替代现在的液态锂电池是不现实的”,杨光辉乐观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的市场占有率或达到5%~10%。

产业链优势明显

中国电池商宜抢先出海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今年前7个月固态电池新增产能(含规划、落地)超过142GWh,其产能所关联的30个项目,共涉及投资总金额超644亿元,其中一个为百亿元项目,业界对固态电池的热情可见一斑。

杨光辉介绍,凭借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深厚积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更加完善,这也让中国在固态电池市场走得更快更远。在全固态电池这条路上,脚踏实地地渐进式发展是必由之路,中国汽车颇为务实地适时选择了半固态电池等过渡方案,如上汽、蔚来等车企今年都将有半固态电池车型量产。

与此同时,现阶段的固态电池还远非完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就曾指出,全固态电池正极、电解质、负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力学性质还需改进,材料间兼容性、界面稳定性仍需提升,电池整体的安全管理策略及工程化制备技术尚不成熟,这些都是还需突破的难关。车企和电池供应商在全力奔赴固态电池的同时,也未停止对燃料锂电池性能的提升。

杨光辉进一步强调,固态电池对于中国电池厂商而言,远不止是一个技术制高点,更是走向世界舞台的绝佳契机。有雄心的中国电池厂商,其发展路径必然是从满足国内需求向出口型转变。

以电动汽车产业出海的前车之鉴来看,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出海,将面临政治、地缘、经济等多重壁垒,阻碍重重。如果电池厂商和电解质企业能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早期积极出海,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企业,必将造福企业和行业。

当然,眼下汽车行业极度内卷,竞争空前激烈。杨光辉也提醒,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切勿混淆全固态电池的概念,虽然国内有产业链优势,但企业还是需要深耕于技术发展,虚标、 偷换概念、误导市场和消费者,必将伤害产业链的发展,企业自身也会遭到反噬。

文:郝文丽 编辑:黄霞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相关问答

液态锂电池 和固态锂电池区别?

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最大的区别:就是电解质的形态不同。电解质不同,也就意味着导电率、储能性以及安全性、稳定性等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液态电池(电解质是...

锂离子 电池 内部是固态还是 液态 ?

锂电池内部是固态而不是液态。锂电池,充电时电池的正极由锂离子发生生成,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机之间往...

全固态电池与 液态电池 的优缺点?

传统的锂电池两端为电池的正负两极,中间为电解质(液态),在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再到正极的运动过程中,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便完成了。全固态电池,顾名思义是一种...

三元 锂电池 里面是什么液体?

锂电池目前固态,液态都有。传统的锂电池两端为电池的正负两极,中间为电解质(液态),在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再到正极的运动过程中,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便完成了。...

锂电池 电解液主要成分有哪些?电解液是什么东西

[最佳回答]锂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是溶剂、溶质和添加剂等原料,是在一定条件下按比例配制而成。三种原材料的质量比分别为80%-85%、10%-12%、3%-5%,成本比分别...

液体和固体 锂电池 电解液的区别_作业帮

[最佳回答]1、液体电解液电解质的选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影响非常大,它必须是化学稳定性能好尤其是在较高的电位下和较高温度环境中不易发生分解,具有较高的离...

锂电池 电解液易燃吗?

应该是不会的,因为锂电池里面的电解液都是密封的,只会是化学特性越来越差,最后失效了。除非是损坏了。锂电池电极内部局部短路,瞬时产生高温在局部来不及散发,...

液体 电池 和固体电池的区别,固体电池是干电池吗

[最佳回答]锂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之一,号称锂离子电池的“血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离子...

【关于手机 电池 】是不是聚合物电池只会燃烧不会爆炸, 液态锂电池 才有爆炸的可能呢?

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所谓的聚合物是不是真正的聚合物”目前,绝大部分所谓的聚合物电池,都是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芯,加上一层铝塑复合膜外壳。而真正...

比亚迪磷酸铁 锂电池 是固态还是 液态

液态电池。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电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另外一种三元锂电池,它们的基本结构都差不多,主要由正极、隔膜、负极,再灌上电解液制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