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阴谋 平心静气,全面回应《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

小编 2024-10-14 聚合物锂电池 23 0

平心静气,全面回应《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

有幸读了一篇叫做《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的文章(下称《阴谋》),很庆幸有更多人开始关注新能源的未来了。但是作者稍微有些过激了,笔者倒是想平心静气的讲讲对《阴谋》中提出的问题,讲讲自己的看法。

其他相关文章:

针对《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的6点反驳

无需反驳,只说真相 我们怎么看“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

全球动力电池产能松下居首

根据2014年的数据,世界乘用车锂电池产能最大的五家公司分别是松下、AESC、LG Chem、比亚迪和Lithium Energy Japan。五家公司中只有一家是中国的,比亚迪2014年的产能只有461MWh,相比位列第一的松下(产能2726MWh),仍不足其五分之一。看来国内的锂电池企业的产能尚不如国外企业,更别说唯一了。“世界的动力锂电池只有中国在投资”,不知道是从何说起?

接下来笔者想说说专利的问题。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专利,确实很多在国外手里。比如在333和442系列的三元材料,核心专利仍在3M手中。但是这不意味着国内的公司就没有作为了。现在国内企业锂电池的专利已经成千上万。不知道能不能说很多企业已经突围了国外企业的专利封锁,但是起码可以说,国内企业已经开始突围了。

即使退一万步讲,如果真是短期内在某些领域无法突围成功,那支付专利费即可。笔者认为这不存在什么所谓的阴谋,尊重知识产权是文明的象征。瑞典的利乐公司向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液态产品(如牛奶)包装解决方案,并收取专利费用,也从未听过他有什么“阴谋”。

锂电池可以回收,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

笔者先插播一行,《阴谋》文中说“日本仅一家公司用于混合动力”,不知道作者指的日本公司是不是丰田,如果是,那不好意思,丰田用的是镍氢电池,和锂电池没啥关系。

言归正传。虽然笔者也不愿意承认,但是新能源汽车确实已经成为了大潮流大趋势。可能行业内部,仍存在有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等门派之争,但并不影响大趋势的进展。可以看看最近的广州国际车展,新能源汽车绝对是一大亮点。

锂电池并不是不能回收的。在国外,是有完整电池的回收方法和流程。钴酸锂、三元材料,由于材料中的钴镍含量较高,企业甚至可以通过材料回收并二次利用获得收益。像锰酸锂、磷酸铁锂这样的电池,由于材料价值较低,电池回收则需要补贴。笔者个人感觉国内企业在锂电池回收方面,相比扩大产能,还是稍微慢了几拍。但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国外的阴谋无关。

有进口,但不是全部

不知道《阴谋》作者是怎么得到国内电池企业都是亏损的结论的。这点其实网上的数据很多,可以查查各大锂电企业的财务报表,看看是不是都是真的亏损。实际上,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好,优质动力电池企业接单接到手软,要说亏损,没人相信。

材料进口肯定是有的,比如电解质盐,可能一部分还需要去进口的,其他大部分电极材料已经基本可以国产化了。客观的说,不少锂电池关键材料和元件的生产设备,还是需要进口的,这个是现实,毕竟国内外在技术上差距是有的。进口生产线,这种情况也不局限于电池行业,很多行业都是如此。

卢强院士并没有否定过锂电池本身

文章中有一个看起来夯实的论据,就是引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先生观点:“中国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完全失败了”。因为之前笔者曾有幸和卢院士对于风力发电技术和弃风问题做过交流,很难想象卢院士会对锂电池技术下这样的结论,于是找到了华夏能源网的采访记录(原文标题是《中科院院士卢强:中国锂电池技术路线基本是失败的》),通读之后,发现卢院士否定的并不是中国的锂电池技术路线,其原意,是说微电网中的使用锂电池储能的技术路线,基本失败的。简而言之,就是锂电池不适合做储能,而并没有否定锂电池本身。

其实严重点说,这种断章取义和标题党的做法,实在太不道德了。这不但对会误导读者,也是对卢院士的不敬。可能《阴谋》的作者不了解卢院士,卢院士是中国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动态学的泰斗级专家,主张使用远程自动控制和快速能源调度,来解决中国微电网的问题,而不倡导使用锂电池储能,这是他的态度和学术观点。

截止笔者截稿前,又看到笔者又看到“华夏能源网”的致歉声明,由于和本文无关,个中原委,还是请各位看官自行判断吧。

锂电池易燃易爆是有条件的

《阴谋》中的第5点,作者所关注“锂电池忌讳过充过放……”。笔者真心感觉这段是个伪命题。为什么说是伪命题,因为看似有逻辑,但是却没有什么用。因为任何一件物体,在违反使用要求去操作的话,都会产生危险。比如一把刀,你用手握住的是刀刃而不是刀柄的时候,也是危险的。

如果具体说一下,锂电池过充,或者过放,或者是低温,确实是对电池性能和寿命非常不利的,所以锂电池很少被单独使用。不论是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甚至是手机电池,都是有电池管理系统与电池共同匹配使用。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对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温度、倍率进行管理和保护,避免过充过放的发生。

不光是锂电池,低温,是所有电池的天敌。低温条件下,电池充不进去电,是因为电池内部的活性降低,造成的电池充电电压升高引起的,所以现在不论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都会配套安装电池升温的系统来保障电池正常使用。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是系统性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问题,但绝不是闹剧

如果回过头来看看锂电池的发展史,就会明白市场的需求,会加速技术的进程。本世纪初,手机、MP3、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爆发了对电池的需求。锂电池技术飞速发展,迅速取代了当时的镍氢电池和镍铬电池,成为市场的主流。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行其道,锂电池又迎来了新的技术发展。这给出一个很好的模型,即市场与技术的正协同作用。

动力电池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新能源汽车爆发式的增长,不仅会增加对锂电池的需求量,更会提高市场对锂电池的要求。《阴谋》作者所担心的问题,也都是各大厂商正在积极解决的问题。起码一点可以确定,在市场需求的催化作用下,将有更多的资源,集中在锂电池和系统的问题解决上,这势必会加快技术发展速度。

当然,电动汽车行业也确实有些企业,眼睛盯住的是补贴,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畅言要“弯道超车”的投机取巧之徒。但是不能以偏带全,笔者认为车企做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还是很靠谱的。比如所吉利,在新能源方向的转型上,就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进口,不只是锂电材料

201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是52030万吨,进口量是30920万吨,也就是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接近60%。而从各行的石油消费量来看,最大的消费就是运输和物流方面的石油消费。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副所长陈蕊预测,随着人口总数增加和城镇化的进程。203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将达到78000万吨的峰值,但是如果有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影响,石油需求可以降低到68000万吨。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Jeremy Rifkin提出未来世界工业有五大支柱,其中第一大支柱,就是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我们要摆脱或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目前看,可能发展新能源,是最现实的出路。但是也确实存在着技术风险,但是笔者认为这种风险是必须要面对的。

北京市石油消费分布

以北京市为例,2014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石油消费比例占比41%。自此,笔者大概能理解,为什么北京市要大力发展纯电动车了。按照《阴谋》作者的逻辑来分析:似乎当国外宣布石油没有了,比宣布锂矿没有了麻烦要大得多。

如果说当今的中国,已经离不开锂电池,这可能并不为过。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加上作为后备电源的各种移动充电宝,锂电池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只是发展初期的起步阶段。虽然笔者认为锂电池并不是新能源汽车最理想的选择,但是却是现阶段最优的选择。电动汽车真正的发展,达到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千克目标,笔者认为还需要在新电化学体系、新的电池形式上做积极地探索。目前是不是选择新能源汽车,全看自己的需求,不存在什么阴谋,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只是个催化剂而已。

最后,笔者想给《阴谋》的作者提一个文字上的小意见,是“剧毒”而不是“巨毒”。

无需反驳只说真相,我们怎么看《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

《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文章近日甚嚣尘上,然而细读之下,基本常识缺失,破绽百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热度骤增,“弯道超车”的梦想背后是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三大逻辑,在顶层设计已经勾勒出未来十年的发展路线、产业内备受鼓舞、埋头实干之际,这篇漏洞百出的“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又在酝酿怎样的“阳谋”?

锂离子电池自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其应用于动力领域也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和验证,国内企业早已突破美国对于磷酸铁锂技术的专利垄断,同时三元锂电池的研发和应用也已展开。根据EVTank数据,201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出货量前五名依次是AESC、LG、BYD、松下和三星,其中仅有BYD是中国企业。日本的松下、AESC和三洋均实现锂离子电池大规模生产;韩国的三星LG不断扩张版图,并且斥资在中国建厂;特斯拉2014年开建的Gigafactory更是设计年产能达到35GWh。

2014年,特斯拉全球交货量31655辆,同比增长42%,而中国地区上牌量仅为2499辆,占比不到10%,同期中国仅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就在5万辆以上,特斯拉在中国的乘用车市场份额不足5%,这一占比在今年更是不断下滑。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要突破100万辆,占市场规模的70%以上,国外车企豪夺中国财富不知从何说起。所谓日本仅一家混合动力电池车企,也就是丰田,实际上用的却是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根本没有联系。

动力锂电池标的国轩高科1-9月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00%,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25%,公司预计2015年全年净利润4.51-5.26亿元,同比增长80%-110%。另一动力电池企业多氟多1-9月实现营收14.65亿元,同比减少-1.55%,归母净利润2.9亿元,扭转去年同期亏损状态,预计2015年全年净利润3.8亿-4.0亿元,同比增长800%-850%。今年动力锂电池厂业绩确定性释放,所谓亏损只不过是作者的臆想而已。

再看材料领域,除了隔膜以外,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早已完成国产替代,中国企业依靠性价比优势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已经赶超日韩企业。随着国内动力锂电池的扩产和国外企业来华建厂,中国材料企业面对的是全球竞争,并将催生出全球化的锂电材料龙头。单就电解液来说,国内产品占比已经超过70%,全球老大天赐材料今年的出货量将在13000吨左右,客户涵盖国内主流动力电池厂,并向三星和LG导入。电解液本身并无毒性,由于六氟磷酸锂国产化之后价格迅速下降,电解液的价格也在随之下降,到今年三季度以后才有所回升。所谓材料进口、价格暴涨、不合格率百分之十几完全没有任何依据。

锂电池的寿命一般采用循环次数来计算,这里的循环次数指的是深充深放的深度循环,而非浅充浅放。如果采用浅充浅放,本来就会增加电池的循环次数。至于锂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从我们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国内大的动力电池厂早就开始对使用后的动力电池用作储能进行试验,并证明完全可行,国内部分电池厂目前采用的标准是动力锂电池满足使用2000次循环或者衰减达到20%这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进行梯次利用,在浅充浅放的储能电站仍有3000次循环寿命,折算成时间大概5-8年。动力电池的回收国内已有专门的企业在做,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的时候也早已考虑到回收问题。

过充过放指的是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时候高于和低于截止电压,对于所有电池都存在危险,并不只针对锂离子电池一种,跟超过规定行驶速度及只用使用50%电量就要充电根本毫无关系。动力锂电池均配有电池管理系统进行热管理,进一步降低了电池发生危险的可能。

新兴行业的国家补贴本就是正常现象,不只是中国,欧美、日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均有政策上的倾斜。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经过2009-2014年的示范运营,已经全面进入商业化阶段,财政部的未来五年补贴政策明确两年一退坡,就是引导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做到不依靠补贴也能和传统汽车正面竞争。

据美国地质调查所2015年 的最新数据,世界已查明的锂资源量约为3950万吨,储量约1350万吨。主要集中在南美的锂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中国的储能和资源量居世界第二,美国的储能仅相当于中国10.86%。同时中国的天齐锂业拥有全球锂矿石巨头泰利森51%的股权,锂资源大量依靠进口根本是无稽之谈。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产业内的危机意识、精益求精和不断奋斗,从材料到锂电池,国内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也相信国内将会产生与之相配的锂电材料、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全球龙头企业。而类似“一个人民还蒙在鼓里的锂电池阴谋”这样的漏洞百出的文章,难以撼动行业发展的大势,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未来的发展,我们仍坚定看好。

安信电新 黄守宏/邵晶鑫/华鹏伟/孟兴亚/周俊宇

-END-

最权威的电动汽车媒体平台每日12:00前推送

相关问答

石油枯竭论是不是惊天谎言?

因此很多怀疑派人士,认为石油枯竭论就是阴谋,目的就是垄断资源赚大钱。关于这二种看法,我请教了中南大学的一位专攻地质探矿方面的教授。根据这位教授的看法...

315曝光了日本核污染食品,日本化妆品是否会被核污染?

.答:谢谢头条君邀请日本核泄露事件,最近又成为热点。作为女人,最关心的莫过于我们平时用的日化产品是否能用。为此,我问了些专业人,他们表示风险还...核污染的...

电影孔子有什么错误?

电影孔子的错误如下:错误1孔子儿子的名字都写错对于电影中的错误,鲍鹏山表示最不可原谅的就是,连孔子儿子的名字都写错。“孔子的儿子叫孔鲤,电影里他第一...

大盘走高走底什么意思,意味着什么- 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如果低开高走走出底部是好事;如果高开低走,打压吸筹也是好事。因为决定因素是,当前底部区域,主力将不会放弃筹码,也肯定会拉升。上午高走,尾盘拉升,...

星球狙击战作文_作业帮

[回答]过了五年,博士发出求救信号给地球总部,上面写着:这颗星球有外星队,他们有一个可怕的阴谋,因为我发现了,所以外星人把我抓起来,请快来救我。经过开会...

四千左右什么手机值得购买,可以用好几年的那种,有哪些推荐呢?

2.手机自身的状态。电池。就像汽车的轮胎,手机的电池是最短命的。现阶段,一颗正常的手机锂电池的完整充放电寿命是大约500次(注意,是完整充放电累积次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