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中上游11家公司中期业绩报忧,市场预期磨底后将迎拐点
锂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业内公司的业绩压力,也逐步蔓延至整个产业链。
迄今为止,已有14家锂矿股预报了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但11家报忧,其中5家预亏,仅有三家预增。锂电板块的情况也与之类似,7家已披露业绩预告的公司中,仅有一家预增。
不过,行业中期业绩承压,A股市场却给予了积极反馈。
7月11日,锂矿和锂电概念股延续了前一交易日的上涨势头。截至收盘,Wind锂矿指数和锂电池指数分别大涨超过5%和4%,盛新锂能(002240.SZ)、永兴材料(002756.SZ)、融捷股份(002192.SZ)涨停,中矿资源(002738.SZ)、天齐锂业(002466.SZ)收涨超过6%。
行业人士向第一财经分析,当前行业已经进入磨底阶段,锂价有可能进一步走低,但随着一体化产能的集中释放,行业平均生产成本有望降低,缺乏自有矿产供给、成本较高的产能,将面临更大的出清风险,行业格局迎来重塑。
上游锂矿股亏损收窄
今年上半年,锂行业的两大巨头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002460.SZ),均面临业绩亏损的困境。
天齐锂业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亏损48.8亿元~55.3亿元,2023年同期为盈利64.52亿元;扣非净利润则预亏49亿元~55.5亿元,2023年同期为盈利64.09亿元。
今年一季度,天齐锂业净利润亏损38.9亿元,同比下降近179%。据此计算,该公司二季度亏损幅度环比略有收窄。
赣锋锂业则预计,上半年亏损7.6亿元~12.5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58.5亿元。
两家公司均称,锂盐及锂电池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是业绩同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海外锂资源布局难度的增加也给业绩带来了风险。
天齐锂业在业绩预告中就特别提到了智利圣地亚哥法院对其联营公司SQM的税务诉讼裁决,导致SQM确认了约11亿美元的所得税费用,进而影响了天齐锂业的投资收益。赣锋锂业则提到,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Pilbara Minerals Limited (PLS)股价下跌,导致了较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除了这两家公司,其他多家公司也预计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锂电和新能源行业市场环境的影响,以及锂盐价格大幅下降。
盐湖股份披露,上年预计盈利17亿元至23亿元,同比下降66.65%~54.88%;永兴材料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7.1亿元~8.2亿元,同比下降62.7%~56.93%。
盐湖股份和永兴材料的主营业务,还包括氯化钾和特刚新材料,因此锂盐相关业务的集中度远低于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这使得这些公司在锂盐价格下跌的周期中,受到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外,在锂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还有部分公司因多元化的主营业务结构使业绩保持增长,西藏矿业、西藏珠峰和吉祥股份三家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幅预增。
西藏珠峰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348万元~1.4亿元,同比增长49.28%至123.91%;西藏矿业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9000万元~1.3亿元,同比增长255.78%~413.91%。
吉祥股份预增幅度更大,根据公告,该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在5000万元~7500万元,同比增长459.89%至739.84%。
西藏矿业提到,上半年抓住铬矿主流块矿价格稳中有升的契机;吉祥股份则是因为公司钼产品市场价格相对较稳定。
亏损已传导至下游锂电股
随着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陆续发布,亏损的阴霾已经从锂矿企业蔓延至下游的锂电池板块。与2023年底相比,锂电企业的业绩亏损范围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
诺德股份(600110.SH)和维科技术(600152.SH)均预计上半年亏损,分别预亏约1.5亿元和655万元。中银绒业(000982.SZ)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在2000万元~1650万元,同比减少303.45%至267.85%。
中银绒业在业绩预告中称,由于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低迷以及下游需求放缓,子公司四川锂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时,换电行业竞争的加剧也导致公司另一家子公司上海玖捌贰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
尽管面临行业整体的不利局面,但仍有公司保持盈利。
天赐材料(002709.SZ)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2.1亿元~2.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3.70%~79.82%。天赐材料表示,公司锂离子电解液产品销量保持增长,但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和需求增速低于预期,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进而影响了毛利和利润。
杉杉股份的业绩也受到了影响,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500万元~2250万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97.78%~98.52%。
杉杉股份解释称,锂电池材料产业以及公司的核心业务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均处于行业调整期,产品价格持续承压,行业盈利水平同比下降,受行业景气度变化的影响,相关业务的净利润均呈现同比下降。
上述行业人士进一步分析称,整体来看,锂电池板块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以及需求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企业业绩普遍承压。面对这一挑战,锂电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和调整策略,以期在行业调整期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业经历磨底阶段
受到行业下行周期影响,碳酸锂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相关上市公司存货减值也逐步显现,板块股价表现持续低迷。
第一财经据Wind统计,6月份以来,Wind锂矿板块的19家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盐湖股份持平,其余个股全部下跌,月内平均累计跌幅超9%。
多重困难下,赣锋锂业股价已经跌至29.19元/股,而该股2021年9月曾上扬至157.4元/股;天齐锂业股价年内也近乎腰斩,累计跌近45%,截至7月11日收盘,报29.6元/股。
现货市场上,碳酸锂期货合约持续下探,目前在9万元/吨附近徘徊,冲破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线。
上海有色网最新报价显示,7月11日,电池级碳酸锂(99.5% 电池级/国产)价格报8.97万元/吨,创逾2年新低,近5日累计下跌1000元;氢氧化锂(56.5% 电池级粗颗粒/国产)价格报8.23万元/吨,近30日累计跌12400元。
期货市场上,截至7月11日收盘,碳酸锂主力合约LC2411的收盘价为94150元/吨。
英大期货分析认为,目前碳酸锂市场供需失衡,上游锂盐厂观望情绪浓厚,而下游买方采购意愿薄弱,市场悲观情绪弥漫。
建信期货的分析指出,尽管锂盐厂面临亏损,但减产趋势不明显,高供应压力持续存在。碳酸锂价格短期内预计将继续震荡,市场博弈仍在进行中。
中原证券的研报预计,锂电池板块全年业绩将继续承压,细分领域和标的的业绩将持续分化。下游锂电池需求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产能释放可能导致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全球锂电TOP10企业固态电池最新进展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初定,前5月装机量数据出炉。
7月2日,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达285.4GWh,同比增长23%。
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松下、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 ,中国电池企业继续占据6个席位。
其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07GWh,市场份额达37.5%,以绝对优势占得鳌头,同时是全球唯一一家装机量突破100GWh的企业;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为44.9 GWh,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5.7%,较今年前两个月提高了2个百分点。
与国内电池企业市占率连连上升相反的是,前5月,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场装机量占有率为22.3%,同比却下降了2.8%。从市场份额来看,举韩国之力,动力电池干不过一个宁德时代。
事实上,从宁德时代连续7年登顶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首、比亚迪连超LG新能源位居第二、中国电池企业持续拿下国际订单以来,韩系电池企业一直没停止过“反攻”。
尤其在电池技术方面,韩国电池三巨头无一例外布局了磷酸铁锂电池、大圆柱电池、甚至是固态电池,以增强竞争优势、获得车企青睐。
其中,在目前行业热度较高的固态电池端,据观察全球动力电池TOP10企业,80%以上均进行了布局,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起点锂电就各企业最新布局进度进行汇总,以供行业参考。
宁德时代 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其技术路线主要依赖于凝聚态和硫化物双重材料体系,目标是实现500Wh/kg的能量密度,目前正在全固态电池领域持续投入,并预计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比亚迪 方面,市场消息显示,其有可能选用高镍三元(单晶)+硅基负极(低膨胀)+硫化物电解质(复合卤化物)的技术路线,电芯容量可以做到60Ah以上,质量比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体积比能量密度达到800Wh/L,针刺或热箱不起火不爆炸电池包能量密度超过280Wh/Kg。量产时间与市场大致相同,2027年小批量生产,2030年将进入市场推广期。
LG新能源 曾预计在2028年推出氧化物全固态电池,并在2030年推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最新消息显示,LG新能源欲在2028年前实现干式涂层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该技术可以将电池生产成本降低17%-30%。
SK On 计划2026年前完成聚合物氧化物复合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研发,并于2028年进行产业化,目前正在忠清南道大田市建设电池研究中心。
三星SDI 近期对外宣布,将于2027年开始量产固态电池,其推动的电池部件能量密度将达到900Wh/L,使用寿命长达20年,能实现9分钟内充电至80%。
松下 早在2019曾与丰田合作,期望将固态电池从试制向产业转化,双方还成立了一家固态电池企业Prime Planet Energy&Solutions Inc.。不过目前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传来,但松下曾在2023年对外宣称,计划在2029年之前开始生产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无人机。
中创新航 近期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消息较少,去年四季度,中创新航曾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公司半固态电池2024年四季度将装车某外资豪华品牌,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500km,最大续航里程1000km。
亿纬锂能 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瑞瑞,于今年6月公布了固态电池新进展。据悉,亿纬固态电池选择硫化物和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技术路线,预计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先落地于混合动力汽车。
国轩高科 已经发布全固态“金石电池”,采用硫化物电解质路线,能量密度高达350Wh/kg,相较主流三元电池提升超40%,循环超预期寿命超3,000次。目前已具备半固态产业化能力,建成半固态电池产能2GWh,全固态金石电池预计2027年将进行小批量上车试验,产业链完善情况下2030年实现量产。
欣旺达 今年7月首次对外详细公开了在全固态电池上的进展。欣旺达表示,通过技术创新,预计可以在2026年将聚合物体系的全固态电池成本降至2元/Wh,与半固态电池成本接近。
目前,欣旺达已经完成了容量达到20Ah、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以上的全固态电池小试,正在同步建设全固态电池产线,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产能可达1GWh。此外,欣旺达已经通过负极使用锂金属进一步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目前已经有实验室原型样品。预计2027年完成能量密度>700Wh/kg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制作。
综合上述进展来看,大部分企业在2027年进行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2030年将成为产业化主要时期。 行业认为,抓住全固态电池这几年的关键期,二三线电池企业以及后来者有机会实现“逆袭”。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目前除了以上TOP10企业外,其他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也非常之多。
国内 包括孚能科技、力神电池、正力新能、辉能科技、清陶能源、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欣界能源、东驰科技、恩力动力、中科深蓝汇泽、领新新能源、中科固能、瑞逍科技、山东金启航、蔚来、上汽、广汽等电池和车企。
国外 包括丰田、日产、宝马、现代、SolidPower、QuantumScape、FactorialEnergy、Statevolt、24M Technologies 、Ampcera、SES AI Corporation、Natrion、ION Storage Systems等车企及电池初创企业。
可以确定,固态电池队伍正飞速壮大,市场争夺战一触即发。谁将拔得头筹?我们保持关注,拭目以待。
目前,起点正式启动起点固态电池平台运营,更多固态电池新闻、活动、数据报告、出货排名 等将在起点固态电池公众号 进行发布
相关问答
锂电行业排名前十名?1天能2超威/CHILWEE3神火/Supfire4宁德时代5亿纬锂能6力神/LISHEN7比亚迪IT8赣锋锂电9国轩高科10比克/BAK8.41天能2...
锂电池 设备十大 企业 ?2021锂电池设备十大企业排行如下:1、大族激光主要锂电制造设备:锂电池模块母线激光焊接系统。锂电池模块母线激光焊接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振镜、机器...
新能源/分析3家 锂电池 上市 企业[最佳回答]1、新能源/分析3家锂电池上市企业。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我国福建。主要从事于“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
电动车十大 锂电池 排名[最佳回答]锂电池电动车十大品牌排行榜:爱玛成立时间:2001年爱玛品牌介绍:艾玛是我国知名的电瓶车品牌,始创于1999年,是天津市的驰名商(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
锂电池 负极材料公司排名?负极材料公司市值排行榜前十依次是:宁德时代、天齐锂业、璞泰来、中天科技、龙佰集团、德方纳米、杉杉股份、华阳股份、铜陵有色、贝特瑞。负极材料公司市值...
山东 锂电池企业 前十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潍坊市青州市青州经济开发区凌马村。4菏泽天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黄河东路三里河社区南。...4菏...
上海 锂电池企业 排名?2,比亚迪IT(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3,Panasonic松下(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4,国轩(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5,比克BAK(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3,Panas....
锂电正极材料上市公司排名?锂电正极材料上市公司有:1、容百科技:公司2020年实现总营收37.95亿,同比增长-9.43%。国内领先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三元正极材料国内出货量排名第一,国...
四川锂电 企业 排名?1、成都龙盾数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创新中心园区,成立于2001年,主要研制生产高智能化锂离子动力电池、LED照明等领域产品。2、四川力垦...
2021年全球 锂电池 出货量前十 企业 ?2021年宁德时代装机量为25.76GWh,位列全球第一、市占率达到了49.1%;比亚迪装机量765GWh,市占率为14.6%;LG化学装机量4.72GWh,市占率为9.0%。排在第四位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