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自主企业排行榜首尾差距拉开 优势向前端靠拢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发展中的一部分,国内的车企们纷纷投身电气化大潮。在近十年间,我们看到投身新能源领域的车企们有的享誉全球,有的功败垂成,还有的随着自家旗下的燃油车一同沉寂。
虽然国内车企纷纷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但他们的表现各有不同。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19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达106万辆,其中近一半的市场销量份额都被头部3家企业瓜分。如今自主企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究竟如何?搜狐汽车将通过《中国价值公司100之新能源汽车自主企业排行榜》为您揭晓答案。
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我们对23家自主企业的经营情况、产品、销量、企业规划与完成情况(简称规划执行)和企业社会责任五个维度进行评估打分,并根据成绩将他们划分为三大梯队。
一、 经营情况(15分):经营情况将综合考量企业在经济方面的情况,如该企业及母公司的估值、市值,以及经营过程中运行是否良好且具有可持续性等因素进行打分。
二、 产品方面(25分):主要考察该企业的产品序列与产品力情况。
三、 销量方面(30分):主要考察该企业2019年年度销量与下辖单一车型销量表现。
四、 规划与完成(20分):主要考察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与实现情况。
五、 社会责任(10分):该项为搜狐价值公司排行榜的共同维度,包含员工数与裁员情况、公益等细分指标,评判所有企业。
接下来我们将对重点企业与较具代表性企业进行解读:
第一梯队企业:
· 比亚迪股份 总分98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14分、25分、30分、19分、10分。
经营情况: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约1600亿元。比亚迪除了经营新能源汽车,还在传统燃油车、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云轨等多领域进行布局。虽然2019年新能源市场销量没有过去的快增长,且2020年疫情压力巨大,但比亚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异,总体经济状况良好。
产品方面:比亚迪旗下产品竞争力很强。从A00级产品比亚迪e1到中型SUV比亚迪唐 EV,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囊括了所有品级。产品的续航里程也表现优异。作为做电池起家、拥有独立电池工厂的企业,比亚迪自产自用的电池名列世界前茅。在所有企业疯狂追求宁德时代811三元锂电池时,比亚迪则选择了更稳健的622三元锂电池,同时近期推出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更是被称为“改革之作”。从新能源汽车品力方面讲,比亚迪可谓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销量方面:比亚迪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约22万辆,位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二名。对比2019年我国106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夸张地说,2019年全国新增的每5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款比亚迪的产品。
规划与完成方面:比亚迪在2019年基本完成了旗下王朝车型的布局,形成了“秦宋元唐”的产品布局,今年还将推出中大型轿车比亚迪汉 。同时2019年比亚迪开启“e网”布局,推出主打性价比的e系列产品,2019年不仅经销商门店数量不断拓宽,产品也愈发丰富。
社会责任方面:比亚迪股份旗下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员工超31万人,为中国解决了不小的就业压力。疫情期间,比亚迪捐赠1000万元并进行防疫物资生产,支援抗疫。
· 北汽新能源
总分86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10分、22分、27分、17分、10分。
经营情况:北汽新能源与母公司北汽集团的市值相比比亚迪仍有一定差距,北汽集团市值累计超600亿元,虽不及比亚迪股份,但也远比此前分析的造车新势力们强了太多。北汽新能源也在2018年以北汽蓝谷之名上市,目前市值约200亿元。
产品方面:北汽新能源曾经有很鲜明的“小车”标签,其EV、EC系列销量曾撑起企业的半边天。但在公司打出“品牌向上,产品向上”的规划后,2019年,北汽新能源产品线愈发丰富,而主打车型也变成了A级车EU系列。
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还打造了高端品牌ARCFOX,2020年该品牌也已发布旗下首款量产中型SUV ARCFOX αT,该产品或于年内上市。
销量方面:北汽新能源2019年销量为15.06万辆,位列全球销量榜第三名,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第一名。作为一家早已入局的自主品牌,北汽新能源的产品不断发展,销量也节节攀升。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的换电出租车为其带来了不少的销量支持。
规划与完成方面:2019年,北汽新能源除了基本完成自身“品牌向上,产品向上”的计划,还推出了BEIJING这一品牌,对旗下产品进行整合,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此前北汽绅宝的销售团队也与北汽新能源合并,助力企业发展。
颇为遗憾的是,虽然北汽新能源已摆脱了“小车”的标签,但企业高端化在2019年表现并不完美,期待其2020年的表现。
社会责任方面: 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有员工2909人,疫情期间北汽集团捐款超2500万元。
· 上汽集团
总分85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14分、23分、24分、14分、10分。
经营情况:上汽集团市值超2000亿,是自主品牌中名副其实的“巨无霸”。这也与公司业务范围广,合作企业多不无关系。但正因为较大的规模,其资金足以支持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产品方面:上汽集团旗下有4个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良好,分别是荣威、名爵、上汽大通和上汽通用五菱。四个品牌产品数量总计高达11款,虽然与比亚迪相比仍有差距,但相比其他对手其产品线已经十分丰富了。荣威的MARVEL X、名爵的EZS、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新能源在产品力上都在同级别产品中名列前茅。
销量方面:上汽集团旗下四个品牌也有相对积极的销量数据,荣威、名爵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品牌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了5.6万辆、1.9万辆和6万辆。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累计销量达13.6万辆。
说到销量,必须提起的就是宝骏新能源,这款A00级微型车依托柳州政府的支持打造“柳州模式”,屡屡登顶月销量排行榜。6万辆的年销量表现在单一车型中都足以排进前十。但随着补贴政策向长续航、高能量密度的倾斜,微型车逐渐式微,宝骏新能源也面临严峻挑战。
规划与完成方面:上汽集团各大品牌积极推动产品落地,但部分品牌的规划完成情况有限。荣威品牌计划2019年推出两款新车,但都没有上市,名爵则推出了热销车型EZS后没有继续按照规划推出第二款产品。根据上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上汽正在对旗下新能源汽车进行重新整合规划。
社会责任方面:上汽集团旗下四个品牌员工数超3万人,疫情期间集团捐赠120辆救护车,价值1200万元。
· 吉利新能源
总分74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13分、20分、13分、18分、10分。
经营情况:吉利作为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不仅在燃油车领域表现优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不差的表现。经济方面,吉利集团市值高达11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
产品方面:如上表所示,吉利新能源的产品主要划分为吉利、几何与领克三部分。其中几何专注于纯电动、领克则关注插电混动产品、吉利则油电皆有。总体来看,吉利新能源更多的产品是插电混动,仅有帝豪EV、帝豪GSE和几何A三款纯电动产品。相比于前面的竞争对手,其纯电动产品稍显劣势。主打品质的几何A在“出道后”的不愠不火也不免有些遗憾。
销量方面:吉利集团2019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7万辆,吉利品牌、几何品牌和领克品牌销量分别约为5.3万辆、1.3万辆和0.4万辆。总体销量还是依托吉利帝豪EV(2.8万辆)、几何A(1.3万辆)和帝豪GSE(1万辆)三款产品支持。
规划与完成方面:吉利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基本完成,但其预计在2020年形成近40款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矩阵,完成压力较大。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在出行领域打造的“曹操出行”表现良好,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家产品销量的增长。
社会责任方面:吉利汽车有员工超过6万名,面对疫情,集团捐款2亿元,并协同海外子公司为国内输送物资。
· 广汽新能源
总分71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13分、19分、10分、19分、10分。
经营情况:广汽集团市值也达到了1000亿元,作为后发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广汽新能源在市场上却表现优异,整体经营状况稳定。
产品方面:2019年,广汽新能源旗下Aion S横空出世,成为市面上首款NEDC续航里程超过500km的纯电动车,一时间备受关注。虽然实际表现争议较多,但也确实打响了名头。后续年底推出Aion LX也主打高端SUV,动力强劲。从产品力上看,Aion系列的两款电动汽车产品是相当优异的。
销量方面:但由于产品线相对单一,光凭借Aion系列的产品不能让广汽新能源销量腾飞,全年4.3万辆的销量表现基本是靠Aion S(3.2万辆)支撑。Aion LX作为一款高端轿车,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再加上疫情影响,其销量表现也十分有限。
规划与完成方面:虽然销量情况一般,但慢工才能出细活,广汽新能源的产品规划更为脚踏实地,公司计划每年推出两款新能源汽车,审慎的态度也令其发展的较为稳健。2020年的首款新车Aion V也即将上市,更多广汽新能源的产品信息,我们将为您持续关注。
社会责任方面: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参保人数共834人。疫情期间,广汽集团捐款累计1100万元。
第二梯队企业
· 长城汽车
总分55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11分、13分、8分、13分、10分。
经营情况:长城汽车市值约为730亿元,整体稳步前进。旗下零部件、电池公司都有不错的表现,子公司蜂巢能源推出的方形电池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虽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较慢,但公司整体表现优异。
产品方面:长城新能源汽车产品少而精,一款欧拉R1如同黑马一般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放异彩。而长城也稳扎稳打,不断推出欧拉R1的青春版、女神版等,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如果只靠这一款产品,长城的新能源汽车是无法占领市场的,再加上欧拉R1还爆出了风冷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家公司也被放在了第二梯队。但相比于其他几家二梯队企业,长城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和可挖掘潜力方面仍有优势。毕竟它的燃油车表现相当优秀,为可持续发展积累了资本。
销量方面:长城新能源汽车2019年累计销量近4万辆,欧拉RI这款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年销量高达2.8万辆。同门兄弟欧拉IQ也有着1万辆的销量表现。但2020年,面对疫情与A00级市场不断萎缩,长城需更多产品支持旗下新能源事业部的发展。
规划与完成方面:规划方面,长城汽车已完成3款产品的布局,根据官方规划,公司将在3年内推出6款产品。较为遗憾的是,与宝马合作的光束汽车还需一段时间才能亮相,本计划在2019年推出的欧拉R2也尚未发布。
社会责任方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参保人数为17729人,疫情期间,公司捐款1000万元和10辆长城炮皮卡支援抗疫。
奇瑞新能源 总分55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9分、16分、10分、10分、10分。
经营情况:奇瑞控股在2019年进行了混改,青岛五道口加入时用114.5亿元拿到了51%的股权,故而公司估值229亿元(由于奇瑞没有上市,便以此进行估算)。从经营情况上讲,奇瑞整体表现并不乐观,新资本方的加入或许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产品方面:奇瑞旗下eQ、艾瑞泽和瑞虎三条新能源产品线同时发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居于第二梯队。无论是续航里程还是整车口碑,这几款产品都无法达到第一梯队水平,但相比其他二线企业,奇瑞的产品力与产品丰富程度还是略胜一筹的。
销量方面:奇瑞新能源汽车2019年累计销量达4.7万辆。这一数据已经相当亮眼,但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奇瑞在新能源市场有3.9万辆销量来自于eQ这款微型车。相比欧拉的横空出世,eQ更多、更早用于共享出行市场。如今共享出行是何等的一地鸡毛,我们也不言自明。奇瑞eQ销量能否持续坚挺很难说。缺乏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是以奇瑞、长城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企业的共同窘境。
规划与完成方面:奇瑞计划在2019年推出两款新车,但除了旗下产品的换代、续航升级外,并没有发布新产品。
社会责任方面: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参保人数740人。疫情期间,奇瑞控股捐款1000万元支援抗疫。
· 长安新能源
总分52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9分、13分、6分、14分、10分。
经营情况:长安汽车市值450亿元,具有很强的资本基础。这家军工出身的企业在2019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算不上优异。但2020年面对疫情企业却突然加速发力,或许能写出精彩的续章。
产品方面:虽然有4款产品,但长安新能源主要是依托逸动EV这一款产品来参与竞争。这款续航里程400km出头的产品也只能在品牌影响力覆盖较强的地区与其他品牌争一争市场。当然,作为一款网约车、出租车,逸动EV还是颇具竞争力的。
销量方面:2019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8万辆,其中2.3万辆由逸动EV贡献,但这样的产品结构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规划与完成方面:长安新能源2017年发布“香格里拉计划”,预计在2019年推出9款新能源产品,但现状并不乐观。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初,长安新能源逆势亮相E-Rock、E-Star两款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长安新能源或将迎来新生。
社会责任方面:长安新能源参保人数754人。疫情期间,长安汽车捐赠600万元与大量物资支援抗疫。
· 江淮汽车
总分50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7分、14分、7分、12分、10分。
经营情况:江淮汽车集团市值约90亿元,公司正面临较大挑战。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江淮都表现平平。整体经营情况已出现负净利润。这家企业虽然在社会责任方面值得称道,但也难以扭转核心技术不足的亏空。也许江淮大众这个合资品牌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产品方面:提到江淮的产品,大家就一定会想到iEV系列。但靠着微型车起家的江淮在核心技术上明显不足,在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时现状与前景并不乐观。仅凭借一款微型车iEV 6E的江淮短期很难在产品力上有大幅的提升。此外,江淮汽车过去受到动力电池白名单(三星电池)冲击,也是伤筋动骨,导致如今产品力难以跟上时代。
销量方面:虽然2019年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万辆,但其中1.8万辆都是靠iEV 6E这款微型车来支持的。其A级轿车销量仅有0.28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向A级车市场靠拢,江淮、奇瑞、江铃等依托微型车打天下的企业会越来越难——说到底,还是产品力提升空间太大的问题。
规划与完成方面:江淮计划在2019年推出5款产品,虽然产品稳步更新,但预计推出的中型轿车A60并未亮相。公司还计划在2020年推出5款新车,但2020年已过1/3,江淮汽车的产品仍在规划准备中。
社会责任方面:江淮汽车虽然竞争力不足,但企业责任值得称道。天眼查数据显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保人数16675人。虽然公司净利润为-9.8亿元,但仍然在疫情期间捐赠1500万元和300吨蔬菜。
· 东风汽车
总分50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10分、12分、6分、12分、10分。
经营情况:东风汽车总市值超500亿元,集团正积极部署新能源汽车。此前虽说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发布了不少,但竞争力相对有限。
产品方面:东风汽车旗下有东风启辰、东风风神、东风风行和东风裕隆四个自主品牌有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但一系列的产品竞争力都较为有限。在湖北省,东风风神E70被部分城市用作出租车、网约车,因为有日产技术的背书,启辰也有一定的销量表现。但总体来看,东风汽车在新能源产品竞争力方面略逊其他自主品牌。
销量方面:2019年东风汽车新能源产品累计销量达2.6万辆,其中1.5万辆来自东风风神,在国内的企业竞争中市场份额不到2%,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规划与完成方面:东风旗下子品牌纷纷设立产品规划目标,但很显然,2019年除了启辰发布了几款新车外,其他三个品牌都有点“闷葫芦”,除了更新老款产品,并没有推出新车。据悉,2020年东风汽车准备开启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
社会责任方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数:13.95万人 疫情期间捐款3600万元,并出车、出服务、捐赠医疗用品等。尽显企业责任。
· 江铃新能源
总分47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7分、13分、5分、13分、9分。
经营情况: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约100亿元,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正不断下降。
产品方面:江铃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主攻小型车、微型车。但上文我们已经提到,政策正引导车企向A级产品发力,江铃新能源的产品在“向上发力”方面略有不足。新推出的易至产品也反响平平。
销量方面:2019年江铃新能源产品累计销量达1.5万辆,其中E160和E200S两款小微产品拿下1.4万辆。易至两款产品联手销售1000辆,这一成绩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这家企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规划与完成方面:江铃新能源2019年规划了3款新车,基本完成。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表现力基本偏离了江铃对产品赋予的期待。虽然完基本成了产品预期规划,江铃新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却在下降。与爱驰、长安进行了的混改也许能帮助江铃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提供新的想法与规划。
社会责任方面: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共有员工718人,疫情期间捐赠了总价值500万元的10台负压救护车。
· 一汽集团
总分43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10分、9分、6分、8分、10分。
经营情况:一汽集团总市值超500亿元,正在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力。
产品方面:一汽集团旗下分奔腾与红旗两个品牌,其中奔腾、红旗旗下产品均为电动车。但从续航表现上讲,这三款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为一般。
销量方面:2019年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2万辆,其中奔腾贡献1.2万辆,红旗贡献0.8万辆。据了解,一汽的新能源汽车被大比例用于网约车、出租车和公务车。真正到达个人用户手中的数量值得商榷。
规划与完成方面:一汽计划到2020年实现6个新能源政策平台,推出16款车型。虽然目前仅有3款新能源产品,但其销量表现尚可,企业在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的1.9破百的电动跑车也令人期待。
社会责任方面:一汽集团下属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有员工数1.2万人。疫情期间,公司捐款4000万元,并提供车辆、出行服务与大量医疗用品支持抗疫。
第三梯队企业
· 众泰汽车
总分16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5分、4分、2分、2分、3分。
经营情况:众泰、华泰、力帆这三兄弟都在2019年爆出危机,虽然纷纷辟谣,但从数据上看,他们确实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数据上看,尽管公司市值仍有47亿元,背后还有铁牛集团支持,可随着公司口碑不断下降,与上市对赌协议出现问题,众泰这家企业未来堪忧。
产品方面:众泰这几款产品中,除了E200作为微型车还有一定竞争力,剩下的基本都已退出销售网络。
销量方面:2019年众泰累计销量0.19万辆,其中0.16万辆是E200。其销量表现可见一斑。
规划与完成方面:2019年,众泰汽车规划中将推出10余款车型,但基本没有新车亮相。
社会责任方面: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参保人数9522人,网络上关于其裁员舆情较多。
· 海马汽车
总分16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4分、2分、1分、2分、7分。
经营情况:相比于几乎“破罐破摔”的众泰,快要退市的海马汽车反而更励志一点,至少公司在2019年通过房地产业务挽回了一点点局面。可没有核心竞争力,公司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产品方面:一汽海马旗下的海马E3已基本退出市场,海马汽车旗下的微型车爱尚EV也岌岌可危,302km的续航里程勉强达到了2020年的补贴标准,或许2020年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销量方面:2019年海马汽车累计销量达0.12万辆,其中0.11万辆来自爱尚EV。
规划与完成方面:海马汽车计划2019年推出多款插混、纯电产品,但最终并无新车上市。
社会责任方面:虽然现状惨淡,但海马汽车在社会责任方面却值得表扬,公司在亏损,卖楼求生乃至裁员的情况下仍在疫情期间捐款捐物达200万元。目前公司共有员工4000人。
· 野马汽车
总分11分 经营情况、产品、销量、规划与完成情况、社会责任分别是2分、2分、0分、2分、5分。
经营情况:2019年野马汽车被微型电动车企业雷丁作价14.5亿元收购,虽然还是独立运营,但公司2019年表现十分糟糕。
产品方面:根据乘联会统计,野马目前产品方面仅有E70 EV一款产品在2019年有销量数据。
销量方面:野马E70 EV2019年累计销量为6辆。
规划与完成方面:野马2019年计划推出4款新车,但最终并无新车推出。随着雷丁入主野马后,这家企业或许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可金主爸爸雷丁汽车自己都表现平平(造车新势力排行榜第15名),野马汽车又如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奔腾”起来呢?
社会责任方面: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有参保人数1044人,公开信息中未发现裁员舆情。
第三梯队的额外信息:
我们注意到第三梯队中出现了潍柴汽车的身影。虽然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表现乏善可陈,但在商用车领域表现相当优异。东南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确实裹足不前,不论产品还是销量都不如人意。但公司的规划就是1年出一款新能源汽车,所以在完成情况上具有一定优势。观致汽车虽然也在悬崖边缘,但宝能集团对其仍有一定支持、力帆集团虽然卖了汽车有限公司,但乘用车公司还在自己手中,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当然,这两家企业的优势是相对于已经被托管的猎豹和被收购的野马来说的。总结:通过我们对23家新能源汽车自主企业打分、排序、归类并做出重点企业解读后,想必您也对新能源汽车自主企业的发展情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与看法。
资金、产品、规划和社会责任,这些要素对于企业发展都十分重要,甚至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资金实力与产品的技术水平。从一二三梯队的成绩我们也不难发现,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多角度出击,越来越强;二梯队阴晴难定,积极自救,或许其中一两家能够活到最后;三梯队已基本出局。2020年疫情下车企更是销量锐减、压力倍增,我们正在撰写这篇稿件时,了解到猎豹汽车已被吉利托管。大浪淘沙,新能源汽车市场或许因为疫情原因加速进入到了比赛的下半场。
谁又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笑到最后?搜狐汽车·E电园将为您持续关注。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中国市场引领增速,平价技术全球输出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陈子坤、纪成炜)
一、中国市场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
中国市场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2023年有望迈入TWh时代。全球新能 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高增。中国市场受益平价技术全面落地销量继续引领全球。作 为平价技术的磷酸铁锂体系已全面覆盖A00市场,基于比亚迪、特斯拉等B级车市场 正向反馈,有望加速覆盖10~20万元市场。10~20万元主力价格带的A级车受益于磷 酸铁锂+CTP技术,随着渗透率突破驱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结构由“哑铃型”进入“纺 锤型”拐点。欧洲市场大众、Stellantis等传统主机厂平台化产品推出提速,特斯拉 本土化生产落地中长期将带来销量突破。美国市场即将崛起,整体政策环境向好。 特斯拉持续推进本土产能扩张,大众、戴姆勒、宝马等欧系主机厂本土化生产提速, 持续开拓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一)中国市场:多层次创新开启技术平价元年
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2021年需求共振,2022年消费结构从“哑铃型”进入 “纺锤型”拐点。据中汽协,2022年1~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00.3万辆, 同比+105.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91.5万辆,同比+108.8%,新能源乘用车 渗透率自2022年1月19%攀升至5月26%。A级车销量上行加速,一季度重磅新车型 比亚迪元Plus、驱逐舰05 DM-i已上市进行销量爬坡,随着二季度新车型持续投 放,A级车有望迎来销量高增。叠加A00/B级车产能释放,四季度C级车销量突破, 我们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实现600万辆以上,引领全球增长。
A级纯电车型放量推动主力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提速。10~20万元主力价格带增 长滞后。根据交强险数据测算,2021年乘用车市场25万元以上价格带受益特斯拉及国内新势力崛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26.5%;10万元以下价格带对应A00级及A0 级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0.9%;10-20万元价格带一般对应A级车,横向比较其 他细分市场份额增速缓慢,2021年渗透率仅10.6%。2022年以来A级纯电车型投放 加速,新老车型放量推动10~20万元主力价格带渗透率提速。
中国市场平价技术全面落地,A级车产业链奠定2022年增量压舱石,B/C级树立 技术标杆打造品牌向上。
(1)A级车全面受益磷酸铁锂+CTP实现技术平价,加速覆盖A级/A0车型。比 亚迪率先全系车型换装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成本优势显著,2022年推出更高集成CTB, 引领A级车市场高增。磷酸铁锂+CTP持续打造特斯拉Model 3和Y、小鹏P7、埃安Y 等热销车型,作为平价技术的磷酸铁锂体系,探索草酸亚铁工艺、M3P等工艺突破, 基于比亚迪、特斯拉等B级车市场正向反馈,正在加速覆盖A级和A0级车型。
(2)B/C级市场采用超高镍三元、掺硅预补锂等前瞻技术,探索车身及底盘一体化压铸工艺,树立技术标杆,获取品牌溢价。特斯拉已实现一体化压铸后底板量 产,前舱总成试验下线、推进CTC后上盖集成于车身的更高集成技术。据新浪汽车, 2022年4月特斯拉德州工厂Model Y搭载4680大圆柱+CTC顺利投产;国内首款基于 800V高压SiC平台的量产车小鹏G9将于2022年三季度上市;广汽埃安2021年11月 推出海绵硅负极片,首搭埃安LX Plus,最长NEDC续航1008公里。中国市场经过产 业链前瞻技术试错,引领全球技术趋势。
平价技术应用激活多层次需求,二季度A级和A0级车销量有望率先提振, A00 级车紧随其后,预计C级车三季度迎来产品突破,B级车下半年稳步增长。A级车市 场销量展现需求韧性,预计二季度销量率先提振,一季度比亚迪新车型已上市销量 爬坡迅速,埃安Y、欧拉好猫订单持续高增,二季度日系车企投放bz4X等加速在华攻 势,新老车型激活腰部需求。A00级Gameboy潮玩爆品4月上市,A0级明星车型海豚、 哪吒V Pro持续放量,微型车市场销量有望逐步提速。B级车增购需求稳健,下半年 海内外新势力产能扩建保障交付。C级车实现从0到1突破,三季度蔚来ES7、理想旗 舰SUV L9、小鹏旗舰SUV G9等密集上市,有望推动四季度销量突破。
(二)欧洲市场:碳排放压力趋严带来更多中国供应链机会
受碳排放法规及各成员国普遍推出补贴驱动,欧洲新能源渗透率持续高增。据 Marklines,2021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219.9万辆,同比+74.3%,带动新能源 汽车渗透率提升至13.5%,同比+5.9pct。2022年1~4月新能源汽车总销量70万辆, 同比+16.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5.1%,同比+4.6pct。受乌俄战争影响欧洲供应 链短期承压,通胀加剧拖累居民消费。一季度重磅新车型大众ID.5启动预定,6月 开始大众ID.6、ID.Buzz、奔驰EQE等新车型逐步上市,叠加特斯拉柏林工厂产量 释放,有望提振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据路透社,5月特斯拉柏林工厂继2022年 3月投产后计划引入两班制生产,有助于迅速提升产量。
下一阶段碳排放法规落地在即带来中长期电动化的确定性。2021年7月欧盟正 式提出《Fit for 55》法案,旨在增加欧盟经济产出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确 保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5%。法案计划从2030年起将新车的平均排 放降低55%(基于1990年水平),2035年起所有注册的新车必须达到零排放。强 有力的碳排政策有望平抑部分国家补贴退坡压力。据欧盟议会官网,2022年6月8 日欧盟议会投票支持修订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后续经欧盟理事 会辩论即成为法律。欧盟的碳排放考核目标分两个阶段,中期即到2030年,上述两 类销售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分别降低55%和50%;长期即到2035年,欧 盟销售新车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即禁售燃油车。2025年将开启下一阶段碳排放 考核,车企开发的全新平台有望释放更多面向中国供应链的订单机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美国市场:电动化景气上行,推进零部件本土生产
特斯拉本土扩产叠加国产化车型丰富推动巨大市场潜力释放。据 Marklines, 2021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65.2 万辆,同比+101.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3.7%,同比+1.8pct。2022 年 1~5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38.6 万辆,同比+72.5%,新 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至 6.8%。当前美国市场仍有巨大电动化增长空间,随着拜登 政府新一轮清洁能源减排以及电动化替换政策,叠加或将落地的购买补贴政策与产 品力扩张,美国市场有望逐步释放潜力。特斯拉本土扩产落地,4 月德州奥斯汀工 厂 Model Y 搭载 4680 大圆柱电芯正式投产。美国市场景气上行,特斯拉产能落地 保障交付;大众 ID.4 国产化落地强势入局;新势力 Rivian 突破产能瓶颈后有望推 动电动皮卡市场爆发,2022 年全美新能源汽车销售预计超 130 万辆。
美国零部件本土化生产要求提升,合资模式保障电池供应。拜登政府于2021 年2月正式重返《巴黎协定》,整体新能源汽车政策环境向好。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 扩大,未来零部件本土化要求提升。2020年7月《美墨加协定》(US‑Mexico‑ Canada Agreement,简称USMCA)正式生效,取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设立五年过渡期,提出在美国、墨西哥或加拿大生产至少75%部件的 汽车或卡车可以零关税出售,2026年后汽车零部件本土化率从62.5%升至75%。美 国车企以合资模式实现核心电池零部件本土生产,如美国本土特斯拉-松下、通用LG新能源、福特-SK On、Stellantis-三星SDI,及加拿大Stellantis-LG新能源。
二、中国企业全面抓取第二轮全球定点机会
经历2017~2020年定点高峰后,中国本土电池企业逐步兑现业绩并加速海外渗 透。根据EV-Volumes数据测算,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过300GWh,其中 宁德时代市占率32.8%,同比+7.9pct,LG新能源市占率20.0%,同比-4.7%。2021 年海外市场总装机量约148GWh,其中宁德时代市场份额12.9%,同比+6.3%;LG 新能源市场份额36.7%,同比+1.6%;三星SDI市场份额9.4%,同比持平;SK On 市场份额10.6%,同比+1.6%;松下同比下滑8.3%至26.0%。据宁德时代官微, 2022年4月宁德时代德国图林根州首个海外工厂已获得8GWh电芯生产许可,将于 年底前下线;5月获得德国交通部颁发的全球首张欧洲委员会R100.03动力电池系 统证书,开启海外市场进击之路。
2022年开启第二轮定点高峰,中国厂商有望进入全球车企供应链,充分形成对 日韩企业全面优势。以大众、Stellantis、特斯拉为代表的欧美车企谋求掌握电池生 产能力,自建产能有望于2024年后集中放量,给2025年后的竞争格局带来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车企远期新平台规划处于酝酿中,将逐步释放订单吸引全球电池企业竞 相角逐,影响2025年后竞争格局。
(1)中国电池企业以平价技术创新加快全球技术输出。从技术储备来看,宁德 时代凭借在结构创新(CTP)和材料体系上完善的技术布局获得领先的全球竞争优 势,而比亚迪和国轩高科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磷酸铁锂电池上,分别通过刀片和 JTM等结构创新拓展磷酸铁锂应用范围。日韩电池企业跟进磷酸铁锂等低成本电池 解决路线布局。据韩媒THE ELEC,LG新能源已于2021年在韩国大田实验室开始研 发磷酸铁锂软包电芯,有望于2023年实现供应;SK On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将于2022 年内完成产品开发定型;三星SDI计划推出无钴电池低成本电池解决方案。
磷酸铁锂体系电池突破瓶颈打造爆款车型。2020年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和比亚 迪的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均达到140Wh/kg,打开乘用车市场应用空间。国轩 高科以磷酸铁锂技术见长,未来结合软包、硅碳负极、JTM等工艺和技术,实验室系 统能量密度有望达到200Wh/kg,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配合GCTP技术已覆盖 600~700续航应用区间,2022年推出CTB技术率先搭载于B级新车海豹。据汽车之家, 比亚迪新款汉EV已于2022年4月上市,CLTC续航里程最高可达715公里。磷酸铁锂 电池技术配合CTP结构创新持续打造爆款车型,基于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有望加 速导入全球车企供应链。
中国企业主导材料及结构创新打造成本优势,未来CTP向CTC迭代打造更高话 语权。当前宁德时代主导的磷酸锰锂、M3P、麒麟电池有望逐一实现产业化落地。 据公司披露,麒麟电池(第三代CTP)在铁锂体系下系统能量密度有望达到 160Wh/kg,配合电化学体系调整在三元体系下则高达250Wh/kg,有望实现成本下 探。2025年前后宁德时代计划推出第四代高度集成化的CTC电池系统,2028年前 后有望升级为第五代智能化的CTC电动底盘系统。电池包技术持续迭代创新,打造 成本优势。
(2)报价机制革新改善盈利,产业链垂直布局深化壁垒。受碳酸锂等电池核 心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国内电池企业盈利承压。2022年一季度受上游原材料(四大 主材+辅材)持续上涨影响及下游涨价的延迟,宁德时代毛利率(同比-12.8pct,环 比-10.2pct)、国轩高科(同比-10.5pct,环比-4.1pct)。据中国经济网,宁德时 代通过与下游主机厂签订金属价格联动约定一定程度减少金属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 响,叠加2季度下游电池涨价传导,3季度有望实现盈利修复。国轩高科等其他厂商 有望跟进浮动报价机制。
加强本土锂资源布局,扩大碳酸锂自供以提升对应成本上涨的能力。宁德时代 产业链垂直布局,以投资参股、合资共建方式打造上游(钴、镍、三元材料、磷酸 铁锂材料)-中游(锂电设备和储能设备)-下游(整车、汽车芯片、充换电服务、 电池材料回收)一体化布局,控本能力卓越。国轩高科自产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 出于优化供应链管理和控制成本的考虑,继中冶瑞木(三元前驱体)、合肥星源 (隔膜)项目之后,2021年起又陆续与川恒股份、安纳达合作磷酸铁等上游材料, 投资布局江西云母提锂资源,深化磷酸铁锂产业链一体化能力。
(一)中国市场:模式创新激活需求,CTP/CTC 筑就更高话语权
商业模式创新持续推进产业链协作。(1)产业链协作加深。随着下游新能源 汽车需求持续高增,如宁德时代已分别与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一汽集团及吉利汽 车成立合资电池企业,并与长安汽车及华为共同打造阿维塔高端品牌;比亚迪携一 汽集团打造动力电池产业园,旗下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已成功配套红旗 E-QM5 等车 型;孚能科技与吉利科技集团推进动力电池项目建设;瑞浦能源与上汽通用五菱合 资 20GWh 动力电池项目。(2)龙头企业入局换电市场,车电分离激活增量。宁 德时代分别与蔚来及哪吒汽车组建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及“电池银行”,发布 EVOGO 品牌,推出模块化换电解决方案,凭借其电池企业 know-how 优势为消费 者提供灵活的需求解决方案,激活消费需求。除宁德时代外,各类企业加大换电布 局,通过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对电池进行单独管理,挖掘轻资产降本方式。(3)电 池包与底盘生产环节向电池厂转移,CTP/CTC 打造更高话语权。如宁德时代 2020-2021 年以 CTP 支持蔚来、小鹏等打开销量,实现赶超,2024-2025 年有望 以 CTC 及换电技术引入更多新势力车企形成更高话语权。
海内外新势力推动前瞻技术产业化落地。特斯拉引领车身及底盘一体化压铸, Model Y 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已实现量产,2021 年 5 月披露前舱一体化总成实验下 线,推进基于 CTC 的电池包上盖集成于车身工艺。蔚来自研 75KWh 三元电池+磷 酸铁锂混合布局的 AB 电池包,采用双系统控制算法,搭配宁德时代第二代 CTP 降低零部件成本。据文灿股份官方公告披露,2022 年蔚来联合文灿股份计划在新 车型 ET5 上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据小鹏汽车披露,小鹏计划于 2023 年推出 B/C 级车平台,规模使用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三季度旗舰新车型 G9 搭载 XPower 3.0 动力系统,成为国内首款基于 800V 高压 SiC 平台的量产车,未来有望实现 4C 快充。理想聚焦 4C 快充电池技术,据其港股招股说明书披露,将基于 Whale 和 Shark 平台自 2023 年开始每年至少推出 2 款高压纯电车型。2022 年三季度新车型 理想 L9 装备自研高效增程电动系统,配合 44.5kWh 电池组,实现 1315km 续航。 宁德时代已实现海内外新势力一梯队全面配套,有望深入参与基于 800V 平台开发 的快充车型项目,同时跟进 46 系大圆柱布局。
(二)欧洲市场:依托平价技术卡位全新平台
欧洲市场供应链开放,未来新平台释放更多中国供应链机会。欧洲车企 2020 年开始全球最严碳排放考核,通过引入中国厂商及培育本土供应链应对电动化挑 战,如宁德时代进入 Stellanits 集团供应链、大众及戴姆勒分别入股国轩高科及孚 能科技。下一阶段碳排放考核下车企开发的全新平台有望引入更多供应商选择。
大众当前基于 MEB 平台已推出 ID 系列车型,据网通社,大众计划合并 MEB 平台和 PPE 平台为 SSP 平台,有望于 2024 年亮相。据国轩高科在投资者关系活 动中透露,大众已完成国轩高科第一个标准化电芯定点,双方将深化欧洲本土萨尔 吉特电池工厂的生产协作。据彭博新闻社,宝马将在其 2025 年后的 Neue Klasse 纯电平台上采用价格更加低廉的圆柱形电池,大圆柱电芯将率先应用于纯电宝马 3 系(GEN6 项目)的开发和生产。目前宝马供应链中的宁德时代布局 46 系大圆柱 电池,并于德国部署欧洲生产基地,有望依托平价技术切入核心客户供应链。有望 依托平价技术切入核心客户供应链。沃尔沃当前依托 CMA(紧凑型汽车)、 MEP2/SPA2(中大型车)平台推进 2030 年全面电动化目标,有望于 2025 年后兼 容为全新一代整车平台。戴姆勒 2025 年前主要基于 EVA 平台推出 EQ 系列等纯电 动车型,2025 年后将推出三大全新平台 ,包括 MB.EA(大型车) 、AMG. EA (性能车)及 VAN. EA(货车)。Stellanits 集团由标致汽车及菲亚特汽车合并, 未来基于 4 个纯电 STLA 平台全面推进电动化,包含小型平台(2026 年,覆盖 37~82KWh, 500km) 、中型平台(2023 年,覆盖 87~104KWh, 700km) 、大型平 台(2023 年,覆盖 101~118KWh, 800km) 及 Frame 平台(2024 年,覆盖 159~200KWh,800 km)。
中国供应链导入平价技术助力欧洲车市良性发展。基于中国市场总结的技术经 验如磷酸铁锂+CTP 等平价技术,受益于中国新能源车市的成功经验有望加速向海 外拓展,在 2022~2025 年间逐步提升中国供应链在欧洲的份额,帮助车企降低核 心锂电池采购成本。根据 BloombergNEF 《2021 年电池价格调查》,2010 年全 球锂离子电池组价格均价高于 1200 美金/kWh,2021 年下跌至 132 美金/kWh,随 着磷酸铁锂等低成本正极材料体系在全球的推广应用,以及三元体系不断朝着低钴 高镍方向演进,锂离子电池组平均价格有望于 2024 年下降至 100 美金/kWh 以 内,2030 年下降至 59 美金/kWh。在此期间中国电池供应链将依托平价技术发挥 核心推动作用,助力车企在满足碳排放考核的同时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盈利能力,推 出更多满足大众市场消费的产品,从而实现欧洲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良性发展。
中国电池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卡位下一轮定点赛道。未来新的电池结构(如 46 系大圆柱、麒麟电池)及材料体系(超高镍、磷酸锰铁锂、M3P)将成为重要创 新,提升中国电池企业获取海外车企订单的竞争力。特斯拉携松下引领 46 系大圆 柱结构创新,中国企业宁德时代等跟进布局。当前 46 系大圆柱电池仍存在焊接、 密封等技术难点,规模制造后的良率及成本控制均有挑战。中国企业将利用规模制 造及完备供应链优势蓄力未来大圆柱市场崛起。(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美国市场:走出电池供应困境,中国供应链机遇挑战并存
强政策周期叠加供应保障助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美国市场电动化相对中国 及欧洲市场较为迟缓。参考中欧市场经验,在强监管政策周期下分别于 2018 年及 2020 年迎来电动化拐点,美国市场同样将受下一阶段燃油经济性标准(CAFE 标 准)、CAFE 民事处罚、GHG 碳排放考核等法规约束,驱动电动汽车发展。
(1)拜登新政府主导下汽车燃油经济性考核加严。2022 年 3 月 31 日,美国 交通部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正式发《2024-2026 年乘用车和轻型卡车 的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CAFE 标准),本次修订为美国历史最严苛的燃油 经济性标准,相较 2020 年 3 月发布的《安全、经济、经济实惠的燃油效率车辆规 则》(SAFE 法案),NHTSA 提出 2026 年车型行业平均燃油经济性达 49.1mpg (折合 4.8L/100km),折算为行业平均燃油经济性相较同一车型年的 SAFE 法案 要求 2024-2026 年分别加严了 3%、10%、17% 。修订后的 CAFE 标准大幅加严 考核要求,针对 2024~2025 年车型年燃油经济性(MPG)较上一年度考核要求提升 8%,2026 年车型提升 10%(对比 SAFE 法案年均提升 1.5%)。
(2)重拾奥巴马政府对油耗超标车企的罚款。2016 年奥巴马任期决定从 2019 年开始将油耗超标处罚提高一倍以上,但是在川普任期将该法规生效日期推 迟到了 2022 年。根据 NHTSA 新规,对于 2019~2021 年度新车,未达油耗标准的 部分每 0.1MPG 的罚款提升至 14 美元(原 SAFE 法案 5.5 美元),2022 年及以 后罚款提升至 15 美元每 0.1MPG。以主销 SUV 及皮卡车型为代表的克莱斯勒、福 特等美系车企将面临巨额罚款,有望推进电动化转型降低合规压力。
(3)提升 2023-2026 年 GHG 气体排放考核标准。当前美国采用 CAFE 体系 (燃油经济性)与 GHG 体系(碳排放指标)分别对车辆动力系统的经济性及车辆 运行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管。2021 年 12 月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发布新 版 GHG 标准,调整了 2023~2026 年车型年的 GHG 排放要求,相比此前的 SAFE 规则,考核要求持续提升。按照最新规则,从 2022 车型年到 2023 车型年,GHG 排放加严约 10%,2024 车型年进一步加严了 5%,2025 和 2026 车型年则分别在 上一年的基础上加严 6.6.%和 10%。最终美国轻型车(乘用车和轻型货车)的综合 平均当量 CO2 排放在 2026 年的对应值约为 161 g/mile。
日韩电池企业率先绑定,中国材料供应链有望受益本土供应扩大。日韩电池企 业的技术路线以高镍三元为主,已引入多家中国材料供应商降低其制造成本。中国 材料供应链如当升科技-SK 创新、厦门钨业-松下等有望受益北美市场本土电池供应 扩大。目前中国供应商中仅国轩高科获得明确定点,成为第一家获得北美市场一线 车企定点的中国电池企业。2021 年 12 月 10 日,国轩高科公告境外全资孙公司 GOTION, INC.为美国某大型上市汽车公司的供应商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供应期 2023-2028 年,电池总需求量不低于 200GWh。一方面,基于该客户的需求,公司 将通过中国内地电池生产基地出口 LFP 电池;另一方面,双方计划在美国本土化 生产和供应 LFP 电池以及共同探讨未来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
(1)特斯拉:本土产能持续扩大,入局电池制造领域。继欧洲柏林工厂投产 后,德州新工厂于 2022 年 4 月实现首批 Model Y 车型投产,有望于 2023 年实现 Cybertruck 量产,叠加加州工厂产能 2025 年全美整车产能有望提升至 150 万辆。 据特斯披露,2022 年 2 月其美国加州的试点工厂第 100 万个 4680 电池成功下 线。
(2)松下:深度绑定特斯拉,聚焦 4680 电池规模量产及美国本土产能扩 大,据盖世汽车,松下能源于 2022 年投资者会议披露,到 2028 财年将把纯电动 汽车动力电池产能由现在的年产 40GWh~50 GWh 增长 3 到 4 倍,其 4680 电池 将于 2024 财年于日本和歌山工厂量产,并确认在北美开展生产。
(3)LG 新能源:深度绑定通用汽车,推进第四工厂建设。双方已规划 3 家 动力电池合资工厂。2022 年 2 月通用汽车宣布,其与 LG 新能源正推进第 4 家合 资工厂选址,4 家工厂全部投产后,LG 新能源在北美地区的电池产能有望达到 200GWh。2022 年双方共同研发的 NCMA Ultium 电池已配套通用 BEV 3 平台首 款车型 Lyirq。此外与 Stellantis 推进加拿大合资工厂建设。
(4)SK 创新:与福特展开本土深度战略合作。福特与大众共用 MEB 平台, 双方成立 BlueOvalSK 的合资企业,规划美国本土三座电池工厂(2 座位于肯塔基 州、1 座于田纳西州),预计于 2025 年左右投产。
(5)三星 SDI:与 Stellantis 集团自欧洲拓展北美地区合作。Stellantis 欧洲 供应链已囊括 LG 新能源及三星 SDI,并向国内企业开放(宁德时代、比亚迪、蜂 巢能源),北美与三星 SDI、LG 新能源合作分别于加拿大及美国本土设置电池工 厂,中长期北美布局 250GWh 产能。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相关问答
磷酸铁锂 5号 电池 有那几款?1、磷酸铁锂5号电池有COOLOOK、品力、品盛等。这几种都不错。2、磷酸铁锂电极材料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自1996年日本的NTT首次揭露AyMPO4(A为碱金属,M为C...